[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走向稳健理性的过程中,2011年不到3%的增长速度已经说明了这一过渡时期的到来,2012年有可能继续延续这一趋势 ]
产销同比下滑均超过26%,是今年1月份中国车市遭遇的近十年来未曾遇到过的“窘境”,但这一组“耸人听闻”的产销数字在业界看来显然意义不大,无论车企还是市场专家,都对今年车市将温和回暖信心依旧。
上周五,全球性市场资讯公司J.D. Power公布对今年中国车市的预测显示,预计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增幅将达到11%左右。
看好今年车市的声音仍占主流。
1月销量“戏剧化”
今年1月车市产销数据创下近十余年新低。据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1月全国汽车产销环比下降23.20%和17.75%,同比下降27.47%和26.39%。
各细分市场一片惨淡。1月轿车、SUV、MPV和微面销量分别下降25.5%、11.8%、22.7%和23.8%,至79.75万、12.63万、3.65万和20.03万辆。
自主品牌仍然是“重灾区”,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8.80万辆,同比下降30.62%,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商用车同样低迷,1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大跌37.2%至22.92万辆。
中汽协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则表示,1月下跌原因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是1月有两个节日,有效工作日仅为17天,比2011年同期少4天,而去年1月汽车产销为全年最高月(180万辆左右),同期基数较高是第二原因。
上述官方说法固然是导致1月产销暴跌的因素,但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厂商善于玩“数字游戏”是其中更为重要的原因。
某德系豪华车品牌北京经销商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每年12月销量大幅上升,但都不会全部报给厂家,留着一部分匀给传统淡季1月份,“从今年数据能明显看出来,我们的厂家从1月后半个月进行产能改造,生产线停了,但1月份销量仍然与去年同期相当,显然是把去年12月份的‘余量’算到今年1月份。”
该负责人还透露,这样的算法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今年1月不好,说明去年12月‘余量’不多。”
这种“数字游戏”在业内人士看来,似乎已经司空见惯。J. D. Power亚太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我们往往不会针对12月和1月的数据判断全年车市走势,因为这两个月份数字参考意义不大。”
事实上,无论汽车企业还是业内专家,对今年车市的整体走势预测并没有因为1月份大幅下跌而发生改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对今年车市抱有乐观态度的车企不占少数,其中,韩国起亚汽车已确定2012年中国销量增长12%的目标,雷克萨斯更高调宣布今年在华销量目标为8.8万辆,实现同比增长超五成。日产中国也表示,2012年日产汽车计划在中国实现135万辆的全新销量目标,同比增幅10%左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今年轻型车和商用车销量将共计达到2000万辆,同比上升8%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预期将上升9.5%,达到1590万辆,商用车销量预期将增长2%,达到410万辆。
J.D. Power调研数据分析认为,按照每五年一个周期,CPI升高时,汽车消费则走弱。今年预计CPI增长3.5%,比去年5.4%有所回落,几乎达到2010年水平,因此车市有望出现反弹。
温和增长
各方虽然对今年车市相对看好,但要回到几年前动辄30%的增长率几乎不可能,温和增长将成为今年车市主要脉络。
营销专家张志勇认为,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大幅下滑,预示着中国汽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交接点,结束的是高速增长的汽车时代,来临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理性的稳健的增长时期。
根据J. D. Power提供的数据,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8月的25%回落到去年12月的7%。
“说明在社会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市场的增长速度就会逐渐下降,并回归到一个平稳的速度上来。”张志勇分析。
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J. D.Power根据调查结果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24%的份额,而在今年,预计销售增长量将占全球增量的40%,也就是说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重心。
中国市场在汽车企业战略布局中越来越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市场危机。在张志勇看来,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走向稳健理性的过程中,2011年不到3%的增长速度已经说明了这一过渡时期的到来,2012年有可能继续延续这一趋势。
附表 1月车市各细分市场产销数据
品种 销量 环比 同比
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79.75万辆 下降15.90% 下降25.47%
多功能乘用车(MPV) 3.65万辆 下降18.53% 下降22.70%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12.63万辆 下降27.21% 下降11.82%
交叉型乘用车 20.03万辆 下降1.02% 下降23.80%
资料来源:中汽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