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范文清)
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业内的主要意见是: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兼并重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调整的“手”不应该来自政府,而是市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兼并重组反对政府拉郎配,提倡企业自由恋爱”。
我对这一观点双手赞成,但也反对政府对此事完全置之不理。
众所周知,目前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地方政府的利益。此利益处理得好,重组之事便事半功倍,比如上南合作;若忽视此利益,便会在重组过程中遭遇绊脚石,比如昌河罢工。但问题的节点是,如果地方政府在企业重组过程中起阻碍作用,那么作为汽车业主管部门的中央政府应该站在哪一边?
在昌河罢工事件中,我们看到当景德镇政府官员“兵谏”国家发改委,反对资质注销时,政府的态度是即刻将问题推向了企业,并停止一切审批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缓和了昌河员工的情绪,但也停滞了中国长安与中航汽车之间的重组进程。之后,我们没有看到主管部门对协调此事所采取的行动。
长安重组中航是奉政府之命,但出现问题后,相关政府没有给出合理化建议,只是按维稳为上的原则,中止了重组方案,这种做法不仅伤了国企改革者的心,也会使后来的改革者消极怠工。
在日前由汽车商报举办的“创领新‘制’展拓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体制与机制创新高峰论坛”中,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曾庆洪就向与会人员大吐苦水。“明明和发改委说好,重组长丰之后,广汽就可以在A股上市。但准备上市时,证监会又说两者是关联企业,违反上市有关规定,发改委与证监会政策冲突,害得我只好回购长丰股价,损失惨重。”
在符合市场原则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在兼并重组中,替企业解决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不应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既然当了“牵线人”,就应该在困难发生时,以政府之力协助企业渡过难关。
所以,我认为对政府来说,如果在当初就任由企业自由恋爱,出现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后果自负的原则。但如果一切因你而起,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扮演“系铃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