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3月20日消息,据汽车新闻网报道,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的汽车制造商们滥用了“合作伙伴”四个字。当外国汽车制造商称其在华合资企业为“合作伙伴”时,人们知道他们所指的“合作伙伴”的本意。
3月9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合作事宜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就沃尔沃汽车公司向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转让技术达成协议,开启了双方深入合作的大门。当两家汽车商宣布达成技术合作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利终于与外国汽车品牌结成真正的伙伴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让我们从考虑对手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始。按法律规定,全球汽车制造商需要与一家中国公司建立合资公司,所以这不是他们自己能选择的。因为两家公司都生产汽车,因此他们实际上是潜在的竞争对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外国汽车制造商通常向其中国合作伙伴隐瞒自己的技术。全球汽车制造商通常将合资企业看作是在中国建立组装工厂的一个“躯壳”,几乎不会发生任何技术转让。
但沃尔沃和吉利不同。这两家公司被同一个主体拥有,即被中国企业家李书福拥有,因此这能使两家汽车商调整自己的利益。根据两家汽车商上周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小型发动机、小型车平台,替代能源汽车如电动车、常规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因此吉利将获得尖端技术。那么沃尔沃从中将获得什么呢?沃尔沃将与吉利共同购买零部件,使得两家汽车商能享用折扣。双方还可以共享生产线,甚至可以共享平台。这一切都将使沃尔沃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减少。
与吉利联盟会损害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吗?当然不会,只要这两个品牌在市场营销和销售方面保持独立。李书福是一个明智的人,我相信他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总的来说,该协议的主要受益者将是吉利,因为它采用沃尔沃的技术后将能向高端车市场前进。吉利的国内竞争对手应该是非常嫉妒的,因为他们从其外国合作伙伴那里永远得不到这么多的帮助。这一切会如何影响福特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呢?长安汽车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Changan Ford Mazda Automobile Co.)这一三方合资企业拆分成两家合资企业,一家是与福特的合资公司,另一家是与马自达的合资公司。拆分会导致额外合资企业的创建。
根据现行规定,长安福特的合作伙伴可以继承三方合资公司之前的许可证。但长安马自达将需要一个新许可证。而这就是事情变得棘手的地方。为了防止产能过剩,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将不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华建立新的合资企业。为了规避限制,长安决定使昌河铃木与长安铃木合并,然后将额外的许可证转给计划与马自达成立的合资企业。但在昌河出现罢工后,政府阻止了长安转移许可证的意图。这意味着,福特和马自达将不得不至少坚持一段时间,坚持他们与长安共同建立的低效的三方合资伙伴关系。福特和马自达拥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扩张。但新规的复杂性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尚莱)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