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 燃料电池轿车
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5秒。一次性充氢连续行驶里程可达300公里,最高时速150公里/小时。
采用高压储氢系统作为动力燃料源,装载了国内最先进的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型的锂电池和驱动电机。
尚无批量投产时间表。
百公里加速时间15秒,最高时速130公里,在城市工况下的续驶里程大于120公里。直流快充可20分钟充至80%电量,交流慢充能利用家用电源,6小时充满电量。
搭载高性能电驱动力及电控系统,包括磷酸铁锂高压电池系统、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整车热管理系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等。2012年实现批量投产。
早报记者 王道军 实习生 欧昌梅
“上海造”新能源汽车将在海外亮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昨日宣布,旗下自主品牌荣威E50纯电动轿车和“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两款新能源车型即将亮相2012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据了解,今年,上汽集团将有多款新能源车零部件和整车实现量产。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昨日告诉早报记者,荣威E50纯电动轿车预计年内批量投产,而“上海牌”已经列入上汽集团乘用车的产品规划中,但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关于该品牌恢复量产的相关信息将在有确切复产计划后公布。
该人士还称,此次是上汽集团第一次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展会,也是全球革新工业技术产品和自动化技术最主要的展示平台。本届展会将于4月23日-27日举行。
“三电”今年将量产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昨日表示,目前,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都由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来操作,主要任务是攻坚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瓶颈。2009年,上汽集团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专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集成和控制集成开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电机方面,捷能公司和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纯电动小车驱动电机,目前已组建首条生产线,计划今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此外,捷能公司联合上汽变速器有限公司和国内有制造成本优势的电机公司,进行了电驱动变速箱的自主研发,预计也将在今年完成生产线建设并投产。
在电控方面,上海捷能已建成6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实力,其电控集成技术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团队进行的荣威750中混项目,通过优化标定,已达到预定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和排放的综合平衡,实现了20%节油率目标。
在动力电池系统方面,上汽集团与美国A123公司合资的捷新公司2011年电池模块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生产,与上汽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产品已进入验证阶段并通过公告实验,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海申沃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过程中;预计今年将形成年产6000套电池系统的配套能力。
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此前透露,目前上汽集团已在新能源领域投资20亿元,今后5年还将继续投资60亿元。
“上海牌”复出还在规划
此次将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亮相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其采用高压储氢系统作为动力燃料源,装载了国内最先进的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型的锂电池和驱动电机。其最高车速为150公里/小时,在城市综合工况下的续驶里程大于250公里。
对于这款车,上汽集团相关人士透露,因为有些技术还需要攻关,目前还没有批量上市的计划。
“上海牌”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者,但是在1991年停产。事隔20年之后,“上海牌”又出现在工信部今年1月19日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33批)公告里。
对于“上海牌”的复出计划,上汽集团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上海牌”已经列入上汽集团乘用车的产品规划中,但目前还仍处于规划阶段。关于该品牌恢复量产的相关信息将在有确切复产计划后公布。
实际上,“上海牌”在2007年就已经“复出”过一次。在当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就推出了以其自主品牌荣威750为基础的悬挂老“上海牌”标志的燃料电池车,并表示,将发展“上海牌”的新能源车系。
上汽集团相关人士昨日还表示,目前节油率达到20%以上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已实现量产上市,获得工信部“十城千辆”补贴3.2万元/辆,截至2012年1月实现销售逾300台。
而荣威E50纯电动轿车按既定计划进展顺利,整车公告试验顺利结束,预计今年内批量投产。E50纯电动轿车最高车速为130公里/小时,在城市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大于120公里。
该车型配备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功能,其中快充可20分钟充至80%电量,慢充则能够利用家用电源,6小时充满全部电量。上汽集团将力争全年实现1000台荣威E50纯电动轿车销售。
该人士还透露,荣威550插电强混轿车按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正在进行16万公里排放耐久试验,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并申请公告目录及生产准入。
据悉,上汽集团新能源“十二五”总体目标是,达到国内新能源汽车20%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快速降低公司平均燃油消耗值,达到国家2015年和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限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