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指出,买车摇号“疑似中签”的背后反应了信息公信度的问题,由小客车指标办发布‘摇号中签’的信息并不规范。这种公共信息应该通过权威途径发布,这样才能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欺骗等一系列行为。“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个人信息保护,目前最强烈的要求也是出台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标准。”胡乃军补充说。
据中国广播网消息,23号,部分买车摇号的市民在凌晨收到了署名为“小客车指标办”的验证码短信,正当大家为摇上号高兴时,却遗憾的发现其实并没有中签,只是空欢喜一场。对此,胡乃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有人曾调侃说,在北京,买车摇号比中了500万还要幸福,但最近一条“疑似中签”的短信就让不少摇号人误以为“幸福来敲门”了。详细看一下。据中国广播网消息,23号,部分买车摇号的市民在凌晨收到了署名为“小客车指标办”的验证码短信,正当大家为摇上号高兴时,却遗憾的发现其实并没有中签,只是空欢喜一场。但随后,“小客车验证码”成为了相应的搜索热词。
对此,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贴出了“温馨提示”,指出发送“小客车验证码”短信是一项系统服务功能,对摇号申请人没有任何影响。不过,这短短的一句解释并没有完全平息大家的疑问,有人担心这件事很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又或者是有人涉嫌非法操纵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