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上汽突破品牌“天花板”是非典型案例吗?

2013年01月18日10:0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赤脚远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6%和4.3%,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并再次刷新全球纪录。统计显示,2012年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500万辆,分别完成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2%和7.1%。

  在新车销量首度逼近2000万辆历史关口的2012年刚刚过去时,有必要梳理下自主品牌汽车在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48.50万辆,同比增长6.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乘用车无论是在增长率还是市场份额的争夺上,都只能用"随大流"来形容。在日系车陷入深寒的2012年,一旁隔岸观火的自主品牌并没有"迎头顶上",这的确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反倒是韩系车快速上位,让我们看到了谁才最有可能是日系车的"终结者"。

  可以合理想象,如果没有"钓鱼岛事件"导致的日系车整体销量危机,自主品牌在2012年的市场表现会如何?我想,至少不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吧?其实,对于中国本土车企而言,将近650万辆的体量已经不小,但遗憾的是这些体量在数十家整车企业的分食下将变得极其"卑微"。

  当然,如果从销售额和利润这两项更关键的指标进行统计,媒体更容易发现: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羸弱的本质从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个直接表现就是自主品牌固守中低端产品的"固有分工"并没有被根本颠覆。合资品牌卖一辆车,就当你自主品牌卖三辆甚至三十辆,这种现实的对比显然是残酷的。

  自主品牌汽车,喊了几年的品牌升级和品质突围,但真正践行并且收到实效的寥寥无几。

  尤其在10万元定价"天花板"面前,奇瑞、吉利和比亚迪仍在苦苦攀岩,长城虽然在哈弗品牌SUV细分领域已经突破这一"天花板",但在轿车板块仍受制于此,而一汽奔腾广汽传祺华晨中华虽然产品价格上去了,但中高端产品销量仍偏小,尚不足以支撑品牌站稳中高端市场。

  当然,自主品牌并非没有突破重围者,去年跨越20万辆销售门槛,成功实现闯关200亿元销售目标的上汽乘用车,就是个"非典型"案例。刚刚过去的2012年,上汽乘用车用短短5年半的时间实现了"年整车产销量20万辆、销售额200亿元"的双突破。

  得益于在新产品投放和品牌营销的给力,上汽乘用车在过去一年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上汽乘用车整体销量达到了200017辆,同比增长23.5%,旗下荣威MG品牌2012年累计销售量分别为127527辆和72490辆,同比增长率达11.9%和51%,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对比之下,奇瑞和吉利达到年产销20万辆,分别用了7年和8年。而如果从20万辆超过200亿元销售收入不难得出,上汽乘用车单车均价11.2万元左右,这是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奢望但从未企及的高度。相关数据显示,在奇瑞吉利年销量达到20万辆时,其产品均价分别为5万元和万元。

  对比之下,上汽乘用车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对品质产品的坚守,不仅实现了在销量规模上的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牌提升和销售品质提升上同样引人瞩目。数据显示,从2007年上市到2012年,上汽乘用车在短短的5年半内实现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59.3%,远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21.2%的增速,是自主品牌19.1%的复合增长率的3倍多。

  与此同时,相对于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双品牌已经具有5%以上的品牌溢价,即使与部分合资品牌相比,双品牌也开始具有3%左右的品牌溢价。目前,双品牌已经进入品牌熟悉度和美誉度的培育期,成为主流消费者的购买考虑品牌,已经成为主流合资品牌的重点关注对象。

  面对同样的品牌"天花板"、同样的市场竞争和同样的消费环境,为何第一个突出重围者不是更早进入汽车领域的奇瑞和吉利们,而是后来者上汽乘用车?这样的发问引人深思。笔者认为,上汽乘用车逆势而上突出重围的"非典型"案例,至少有几点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自主品牌要走高起点发展之路,尤其是产品线布局遵循由上往下打的"俯冲定律",上汽乘用车就是从一款中高端B级车产品荣威750开始,逐步推出荣威550荣威350,并最终在中级车市场站稳脚跟的。实际上,在产品布局山,华晨中华一汽奔腾广汽传祺都遵循了这一定律,但能否收效要看执行。

  第二,在产品开发和定位上,要真正做到尊重消费者,从研究消费者实际需求做起,而不是仿照合资品牌竞争对手"依葫芦画瓢"整一大堆不能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烂产品。在这一点上,上汽乘用车一直贯穿精品理念,从荣威MG系列都瞄准合资品牌主攻的主流目标客户,部分产品性能甚至优于合资品牌。

  第三,就是坚持走国际化开放造车的道路。从收购破产罗孚并基于罗孚75平台推出首款荣威750产品,上汽就在产品开发上一直秉承"整合国际资源造车"的理念,到荣威550荣威350,多款MG系列产品推出,以及最近荣威950纯电动车荣威E50推出,上汽走通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集成在创新的路子。

  今天,虽然上汽乘用车突破10万元品牌"天花板",仍是自主品牌当中少有的"非典型"案例,但笔者认为,在总结上汽成功造车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品牌依托品质上的长期坚守,要打破这种发展瓶颈并非没有可能。希望在未来的5-10年,上汽乘用车的成功不在孤独,荣威MG的崛起不再是"非典型"。(注:此文观点仅代表博主一家之言,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责任编辑:刘岩)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