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2010年,有关自主品牌异地扩张存在违规操作被勒令停止项目运营甚至遭遇行政处罚的事件被大量披露:比亚迪因涉嫌在陕西省非法使用土地而遭到指控,并被处以罚款;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被曝涉嫌“资源换项目”贱卖国有资产,奇瑞涉案其中;规划用地924亩计划总投资18亿元的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则因资金难以到位,生产资质无法获批被尴尬叫停。
盖世汽车网最新一期业界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以上认为自主品牌异地扩张并非出自企业真实战略布局需求。其中,32%的人士认为是当事企业为“获得汽车业之外的利益”,另有30%则认为是“当地政府扶持力度大”吸引企业前去设厂。圈钱与圈地动机被业界视为是自主品牌在各地广设基地的最大动力。
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央政府明确扶持的表态,令部分正遭遇自身战略布局“困惑”的自主品牌,面对异地扩张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难以抵挡。而在中央政府努力推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进程,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这种大肆扩张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着的却是一种急功近利,以项目套取土地和银行贷款,资本经营理念日渐上位,实业之心冷却的行业消极风气。
在业界看来,自主品牌现阶段难抵异地扩张所带来的利益诱惑有着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其一,是受当前社会“轻实业,重投机”的大的商业环境影响;其二,是地方政府的极力推动所致;其三,是因利润低所带来的生存压力迫使自主品牌在面对地方政府抛出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政策时难以抗拒。
盖世汽车研究院专家顾问团的多位专家表示,资本市场获利“大而快”所支撑起来的商业环境以及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与GDP直接挂钩的考核制度,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两大主因。其中,当然不排除确有自主品牌需要通过这种异地扩张来完成其战略上的布局。
据了解,目前中国各大省市中,有六成左右均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一些汽车产业发展条件不成熟,却满怀欲以汽车产业(尤其是整车)壮大当地经济的地方政府无视产业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在投资“饥渴症”的驱使下,放低门槛大肆招商引资,拖慢了整个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速度。
对地方政府而言,各地区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尤其体现在招商引资这一块。对于汽车产业,由于其本身的投资额度大,并且能带动整条产业链上相关业务的发展,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能吸引整车企业的入驻,各地方政府均会自行制定诸多优惠政策,且往往都会不惜“血本”。
目前正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自主品牌,民营企业占据主力,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名不见经传。由于在市场扩张中缺乏资金,又难以获得银行青睐,一旦有政府抛出招商橄榄枝,往往都会应允前去投建生产基地,先将土地和银行优惠贷款掌握在手,以便补上已有的资金缺口。
总体而言,对于目前在异地不断寻求扩张的自主品牌而言,业界并不十分乐观。仅有20%的人士认为,自主品牌可以通过这种扩张手段获得资金并壮大自我。此外,40%的人士认为不排除自主品牌在习惯享受各地方政府奉上的饕餮盛宴,挣“快钱”上瘾而导致发展汽车实业的雄心不再。也有36%的人士担心,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自主品牌这种肆无忌惮的异地扩张或导致产能的严重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