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图景,才能累积更多的机会。
即将和广汽进行50:50合资的三菱汽车,由于其对中国市场的空前重视,以及广汽的实力和湖南当地的支持,可以说中国战略调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作为少数在中国市场失意的汽车巨头之一,三菱亡羊补牢仍需要其自身更彻底的转变。
三菱社长益子修2005年上任实施重建计划时,曾给员工三个关键词:决断、成果、速度。他要求做所有业务都要有“速度感”。现在,正是三菱将“速度感”带进中国市场的时候。
三菱此前在中国的失败,其一开始的傲慢及战略误判是致命的原因。只转让技术而不投入本土化发展的花招,最终吃了大亏。其战略意识也比大众、通用、日产等落后许多年。
三菱品牌在中国实际上颇为深入人心。而正是因为“速度感”的缺乏,使其近两年在翼神等产品的导入上,虽然大费心思但已错失最佳市场时机。益子修也未能将三菱在个性化市场的强势品牌效应,及时转化对大众化市场的进取。当然,不顺心的合作关系,加剧了局面的恶化。
现在,三菱已经适时抓住在华复兴最后的好机会,也明确产品和技术引入的积极策略,但“速度感”仍需要强化。像在电动车引入的问题上,三菱即从来未能给人清晰的思路。
早在i-MiEV电动汽车推出时,三菱中国部门的负责人就曾表示过一两年内考虑引入这一车型,而到近日对媒体说的也还是这一口径。益子修也认为,“如果有机会三菱也会将i-MiEV引入中国”、“当中国市场也认可我们产品的时候,以及中国政府提供更多支援并完善设施之后”,会引入电动车。
这样的说法非常理性并不带风险,但问题正在于此。
作为最早大批量销售电动车的厂家,三菱在电动车领域可能领先于通用。但通用早在两年前就宣称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向中国引入增程电动车雪佛兰VOLT,是继美国外全球最早引入Volt的市场,并持续进行预热。通用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市场和环境的变与不变,而改变这一决定。同样,丰田也没有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主攻电动车,而改变对混合动力汽车领先优势的坚持。
这种对自身决定的明确和坚持,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但至少让人感知其过程和方向。
这或者就是战略,就是“速度感”。僵硬的投石问路,折射的往往不是傲慢就是患得患失。尽早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图景,才能累积更多的机会。对中国这样一个需求多元化的全球最 大 市 场 ,尤 应 如 此 。三菱已经在湖南浸润多年 ,应 借 鉴下湖湘文化中“ 敢 为 人先 ”的 思 想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