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北京榜样》百姓系列评选 > 《2011北京榜样》百姓故事 |
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这位陆鸿毅的生活态度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他不打算生孩子,理由是多生孩子浪费资源,这是远的。说近的,他日常生活也是特别的省。 记者:你又把已经有的东西用到不能,用到什么程度? 在线收听>>
陆鸿毅:高中的时候参加乐队的那些T恤我现在都还穿,所以已经14年了,一般像鞋子穿到没有花纹了,穿到都不安全了,我才不穿。像皮鞋的话,不会把皮鞋丢掉,我会换底啊或者怎么样。
可能有人想问,他这么过,是因为缺钱吗?其实陆鸿毅的中国朋友都叫他哈佛低碳哥,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来中国之前干的是律师工作,薪水高到他很长一段时间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可有一天他不想干了。
陆鸿毅:其实我有一段时间律师当了一年左右的时候,觉得在那边待着挺痛苦的,因为天天在办公室里面拼命地做,也做得很累,早上八点半上班,晚上半夜回家,天天这样拼命地做,最终得到的效果可能会帮了你的客户省了一点钱,几百万美金,客户也是这种很大的技术公司什么样的。
有一句话叫做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这话说的似乎就是陆鸿毅。他想放弃律师的工作,投身环保事业,首先就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都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家长,希望他赶快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不过仔细想想,也就随他去了。因为爸爸妈妈都了解,陆鸿毅从小就热衷环境保护,想拦他是拦不住的。
陆鸿毅:我高中的时候就参加学校的社团,就是叫环保俱乐部。
记者:那你们这个环保俱乐部有一些什么样的活动啊?
陆鸿毅:我们的社团就是每个礼拜,整个学校的每一个教室放纸的盒子,都拿去收集那些纸,食堂里面的那些瓶子、罐子,一个礼拜去收集一次,就把它放到垃圾筒里面,一个礼拜公司就会来做一次。这是我们最持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
长大后的陆鸿毅不再满足于收集学校里的废纸和瓶瓶罐罐,他决定在中国做一个没有收入的自由环保人。先参与一些环保组织的活动,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之后再运用自己法律方面的特长,做些环境法方面的工作。一说他要到中国做环保,反对的声音就更多了。
记者:不支持你的人会怎么说?
陆鸿毅:有些人说你在中国做环保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好象不断堤坝你的头顶上一个墙壁一样,你肯定失败的,你为什么要去做。
记者:他们为什么觉得说来中国做这个事情,肯定会失败?
陆鸿毅:我觉得这是因为美国媒体,尤其是说环保的话有很多负面的报道,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你在中国是做不到这件事。
陆鸿毅对这些意见是一笑置之,因为他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陆鸿毅:你要做环保的话,中国是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有这个优势,就是我会讲中文。
虽然父母这一辈就从台湾移民美国,不过二十年前陆鸿毅就到过北京。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爱上了这片土地,同时还爱上了自行车。
陆鸿毅:我和我妈妈那时候住的酒店,可以看下面的马路,看得很清楚,就看到上班时间的时候,整个马路慢慢的自行车,那个时候上下班的时间,大家都骑自行车,因为自行车在空间上效力是蛮高的,满马路的自行车就有很多很多人流量,就觉得这真是一个很高效率的一种交通工具。
这回再来中国,陆鸿毅眼前的景象不一样了,但他对自行车的爱好没有改变。
陆鸿毅:我常常都会跟我的好朋友比赛,我骑自行车,他开车,如果上下班时间根本不用讲了,我花十分钟的时间,他可能就花两个小时,但有的时候我们平常的时间,可能晚上八九点那个时候比赛,我还是会赢他,自行车真是一个高效率的交通工具,又不排污染物,也不会污染空气。
记者:你是原来就有骑自行车出行的习惯吗?
陆鸿毅:我就觉得在美国,如果你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的美国城市公交非常非常不方便,那只可以开车,没办法,整个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就是很浪费,很不节约资源的。
陆鸿毅的脑子里当然不是只有节约这一个念头,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购物欲望啊。
陆鸿毅:我当然看到好车子,我也会觉得这车子好棒啊,我可以开几天的话多好。我当时也会有这种想法,但是这对我来讲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是这种人。
不买车,尽量不买新衣服,甚至不想生孩子,其实都是因为他的一个观念。
记者:你肯定不缺钱啊,你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一种生活?
陆鸿毅:我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所有的资源都不应该浪费,因为你不用的话,人家就可以用,你不用的话就可以减少别的地方的破坏。
这样的观念可能有人觉得怪,甚至有人觉得傻,可陆鸿毅就是这样。
陆鸿毅:我自己在我律师事务所办公室里面贴着一个海报,海报画面是一个很完整的彩虹,下面就有些梦想,就是像彩虹,只有白痴会去追求它。但是我看来就觉得应该是这样,我就是要当白痴,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可以养活你自己,还可以追求这个梦想,那为什么不去追求它呢。
我想像陆鸿毅这样的人很少,这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也许很多人不能完全做到和他一样,却未必一点都不想做。如果每个人能效仿他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也许我们这个地球的环境就能好得多,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版权声明:本栏目所有文字及音频版权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所有,任何个人、单位未经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