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赶时髦的家伙。”见面多了,很容易对蔡公明得出这种结论—与其偏爱的合体暗色西服相比,蔡公明领带上的花样看得人眼花缭乱,宽宽窄窄,单色、斜纹,甚至是像蟒蛇一样的暗花,不一而足,大多汽车业的记者根本无从判断,那是否新一季的流行符号。
蔡公明(资料图) |
是为着推行“年轻奔驰”的战略吗?身边的同事说,这个46岁的奔驰中国销售副总裁向来如此,从没被台上那些耀眼的明星们比下去。
“一旦回到会议桌上,蔡则变成了强硬的老板,改变他的想法并不容易。”
亲民策略
蔡公明的眉毛总是向上挑起,这个习惯或许就是那两道过深的抬头纹的由来。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82级毕业的蔡公明,和其他外资公司的高管一样,讲话中夹带英文单词是常有的事,当他说出“niche(Niche Model是奔驰针对小众高端人群的尖端车型)”时,通常觉得“小众市场”不如前者来得传神。蔡还喜欢用手势来加强语气,这往往有助于说服听者,当然,这些话题大多围绕年轻化展开,一旦说起就会滔滔不绝。
“Smart淘宝网团购活动是我做的,好坏都算到我头上吧。”如果不是已经见证了205辆Smart在3小时28分钟内被一抢而光,很多人会指责这一举动的异想天开,此前没有哪个汽车制造商能在互联网上创造销售奇迹。那些宁愿贷款也要以10万元的代价换回一辆Smart的年轻买家,他们的心态演绎了奔驰在华战略成功转型的缩影:豪华,但是触手可及。
蔡公明的逻辑则是,多数中国买家都藏着拥有一辆奔驰汽车的梦想,打消他们对装潢奢华的专营店抱有的敬畏情绪,把不那么昂贵的奔驰开进高尔夫球场、电影院甚至网络,才能找到年轻朝气的消费群体。直至他们的家庭收入上升,就会继续为三叉星徽买单。
不遗余力推行年轻战略让梅赛德斯—奔驰尝到了甜头。在2010年的多数月份里,奔驰都在以疯狂的增幅不断刷新月度销售纪录,并迅速接近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先行进入者—奥迪和宝马,前者的增速令德国同行感到心惊。象征着年轻奔驰的B CALSS、GLK开始占据整个销量的40%,蔡公明亦把这个数字挂在嘴边,不无得意。
德国利益
自从奔驰的豪华汽车榜首头衔在2005年被宝马公司取代后,后者的领先优势一直延续至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市场。但在蔡公明看来,中国买家眼里头号的豪华汽车品牌仍非奔驰莫属。“奔驰才是豪华车市场增速的真正推动者”,他不仅对此深信不疑,还随时准备说服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听者。
其实,放低身段而不对品牌产生贬损是项更大的成就。“我们把这两种关系处理得很好。没有人觉得品牌下降了,反而更有活力。”
蔡公明实现的这种平衡并不容易。2010年,戴姆勒在华营业收入同比剧增109.1%至90.94亿欧元,而推行年轻战略之前的2007年仅为19.51亿欧元,盖世汽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这样显示。
由销售总监升任奔驰中国销售副总裁,每个人都认为蔡公明的晋升理所当然,但其取得这一业绩的过程对北京奔驰而言却是场噩梦。
与主要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不同,其在华的进口和国产车型一早实现了管理的融合,而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分而治之的方式,一度令中德股东矛盾激化。由于奔驰中国对进口E级轿车施以高达10万元的巨幅促销,直接把国产后的加长E级拖入被迫跟进的泥潭。在14.8万辆的全年销量中,北京奔驰的贡献不过35%。
这引发的声音大多是围绕奔驰中国过分逐利而展开的。难道有谁在期待这家跨国汽车巨头会背离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吗,还是应该寄望于畸形合资地位的改变?
“我们必须高速增长,否则作为追赶者将丧失机会。”这是受争议者蔡公明的职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