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城市拥堵,收费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在于要找准城市之所以拥堵的症结所在;在于从实际出发,在大力发展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找出真正能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
听说北京要对交通拥堵费进行前期技术研究的消息后,很多车主的第一反应是:这车可真要开不成了。虽说这种想法有些情绪化,但联系这几年北京的治堵经历和实效,还真有几分道理。
城市拥堵是个世界难题,不单北京独有。但如何治理,却是各地有各地的高招儿。国外有些城市征收拥堵费后,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能否日后出现在北京,还不得而知。
远的不说,就说前不久实行的大幅度提高停车费一事,虽说缓堵效果的评估结论还没出来,但给一般驾车人的感受是,也就是停车位有些闲着的了,至于路上还是堵。这就表明,任何政策出台,其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味拿钱说事儿,最终限制的只能是收入有限的普通老百姓,对富人则无关痛痒,更遑论还有那么多公车。
说实在的,在所有涨价与收费的理由面前,老百姓永远是弱者。停车费涨了,三环内八小时就要100多元,咱开不起,那就把车当画儿一样在家里供着吧,去挤公交或地铁上班。
但不论是多花钱还是多受罪,只要交通能改善咱也认了。正是因为没有看到交通改善的实效,自己的生活质量又没得到保证,人们才对目前的交通治理颇有怨言。最近媒体报道的多起停车场收费人员挨打事件,就是这种负面情绪的集中反应。
凡此种种都说明,治理城市拥堵,收费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在于要找准城市之所以拥堵的症结所在;在于从实际出发,在大力发展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找出真正能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如此才能让城市不堵。遥想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一半公车封存,道路畅通至今令人怀念。那是否意味着,在当下限制公车数量、禁止公车滥用等问题上,相关部门应该尽快拿出办法,而不是动辄就拿钱说事,掐老百姓的嗓子眼儿。
前两年,广州市历时几年研究的准备收取城市拥堵费的消息一见报,立即引来一片质疑声。人们从各种角度批评政策的不合理,时至今日,这项举措也未能实行。眼下,北京虽然仅仅是开始技术研究,但不妨设想,假如开征拥堵费对公车和有钱人使用车辆无关痛痒,起不到遏制作用,而只在客观上起到限制普通市民的作用,那么这个技术研究就可能引起百姓不满。由此,征收拥堵费须慎而又慎,先过了老百姓这一关,治堵尤其不能制约市民的通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