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技术人才仍受冷落
很遗憾,大家所关注的人事变动主要是来自营销市场领域,媒体对技术人才流动的报道偏少,不是媒体有偏见,而是技术人才在中国车企的地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就是缺乏“新闻价值”。
技术人才在整车领域的地位还比较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各大集团、主流汽车厂家,大多数高层不是出身仕途,就是搞市场、搞财务、搞采购出身,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最多就是公司副总,挂的还是“虚名”。合资企业中搞技术往往没干上几年就走了,因为“合资企业并不真正需要搞技术的”,自主品牌技术人员情况似乎还好一些,但即使是做到超牛的副总裁,老板进来了,他的声音立即要低八度,原因很简单,老板看你不爽,随时可以炒你鱿鱼。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国内某知名本土车企的研发部门的设计师都觉得一款车很丑,但老板就喜欢它的屁股,硬是推向市场,结果可想而知。
看看国外车企的情况,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他们的研发人员、设计师可以拿和老板一样高的薪水,可以和老板争吵,当然是基于工作层面的。现在看来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大众,包括CEO文德恩在内的一批高层是技术出身,而CEO是财务出身的通用被搞得破产了。重组后已经改弦易辙了。丰田章男至今还为销售出身的前任渡边捷昭擦屁股。现代-起亚依靠设计产品几乎可以和丰田一争高下了。
记者曾问国内一车企高层:“即使花1个亿把类似起亚彼得·希瑞尔的设计师挖过来,也值得啊!”得到的回答是,“可我们老板的年薪只有几十万元啊!” 记者顿时无语,这也是事实。
我们老称是汽车大国,而不是汽车强国,汽车产业要真正强大,需要各环节的全面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了,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和超越,才能弥补最缺乏的品牌价值,而技术上的超越,靠什么?当然靠技术人才。
可国内技术人才至今梦想是做公关、管营销网络,自己都不认同自己,怎么叫别人重视你呢?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