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陈玉东出任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这是博世“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又一体现。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企业、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进入中国已经102年了。随着对中国了解的加深,博世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规模越来越大,2010年在中国的总销售额超过370亿元。
今年上半年,博世中国新总部大楼在上海落成,博世集团董事会首次在上海召开,博世中国慈善中心(BCCC)积极筹建,6月18日陈玉东参加重庆“两江论坛”宣布将加大对中国西部的投资。
“对中国深入了解,继续发展壮大中国业务”,成为博世和陈玉东当前的主要任务。“两江论坛”期间,陈玉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畅谈上任半年来的体会以及对行业热点问题的看法。
■ 博世在中国的发展将成倍增长
《中国汽车报》:陈总,升任博世(中国)总裁半年来,您和博世(中国)有什么变化?
陈玉东:我个人的变化是更忙了。现在,我多了一些责任,面对的客户范围更广了。博世在中国的业务,汽车领域占60%,工业、消费品与建筑智能技术占40%。我过去一直在汽车领域工作,现在要多熟悉其他领域的业务。
对博世(中国)来说,无论谁担任总裁,都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改进。这半年来,我们做的一件大事是,4月邀请博世全球的董事在上海召开了董事会,这是博世历史上第一次在总部德国以外的地方开董事会。通过这次会议,博世董事会对中国更加了解,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更有信心,决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博世在中国的员工现在有2.6万多人,到2015年大约要发展到5万人;博世在中国的业务水平和制造基地会成倍增长。
《中国汽车报》:未来几年博世在中国的投资额是多少?
陈玉东:我们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但肯定会持续不断地投资。去年在中国的投资是27亿元人民币,以后每年都会保持或者超过这个额度,但不会大起大落,会保持不断发展。
《中国汽车报》: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急剧下滑,对博世在中国的发展有影响吗?
陈玉东:肯定受影响。博世不追求每年都增长40%~50%,我们的目标是超过行业平均增长率。很高兴告诉你,到目前为止,博世今年在中国的汽车业务增长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他行业的业务增长则比较快。总体讲,博世目前在中国的业务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 呼吁普及启停系统
《中国汽车报》:近来,博世一直在积极展示自己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实力。今后,博世是否要主攻电动汽车零部件?
陈玉东:电动汽车是发展方向,但我们不会放弃传统汽车技术的研发。比如,博世今年在积极准备缸内直喷系统的中国本土化,计划2012年投产。对于电动汽车,我们有100多人的团队在做一些项目。我们还探讨在中国生产动力电池的可能性。大家都知道,现在电动汽车投资肯定是烧钱的,我们就用传统汽车业务的收入反哺电动汽车业务。
《中国汽车报》:你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有多远?
陈玉东:至少在未来20年,传统动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现在,电动汽车成本高和续驶里程短是难以突破的两大阻碍。
《中国汽车报》:博世具体在研发哪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陈玉东:对广义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博世现在从启停系统,到中混,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再到纯电动汽车的相关产品,都在做。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电池、电机、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我们都在开发。
《中国汽车报》:据我们了解,国家下一步可能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力度,毕竟电动汽车还有很多技术难题,而混合动力汽车更切实可行。
陈玉东:的确如此。从节能角度考虑,我们非常希望呼吁普及启停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成本也不高,节能5%的成效立竿见影。博世在中国已经做了很多启停系统的项目,国内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有相关储备,一旦有需要,马上就能投产。
《中国汽车报》:现在普及启停系统还有什么阻碍呢?
陈玉东:是法规。法规没有要求,大家就不会投产。
■ 做慈善是博世的传统
《中国汽车报》:随着博世在中国发展的深入,也在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吧?
陈玉东:作为一家世界著名的企业,博世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本身为更多员工提供好的就业岗位,积极纳税,注重环保;另一方面,我们正积极选择一些公益项目,每年投入2500万元来做慈善,主要用于扶贫和教育。
《中国汽车报》:博世做慈善,是为了在中国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吗?
陈玉东:不是这个目的。博世做慈善,不是为了企业宣传,我们希望成立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来运营慈善项目。博世的创始人有这样的理念和传统,在德国,博世慈善基金会和博世公司是独立运营的。因此,博世中国总部位于上海,而博世中国慈善中心设在北京,它和所有其他业务部门完全分开并独立运行,今年7月1日人员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