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业不规范操作成家常便饭
4种“潜规则”最为常见
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爆,汽修店不断兴盛,随之而来的投诉也日益增多。据官方统计,2009年全国共收到关于汽车的投诉近万例,其中针对汽车修理的投诉更是大幅上升。在调查中发现,各种问题直指汽修行业的不规范操作,除了上述对于车主取车时身份验证的漏洞之外,危害车主利益的其他“潜规则”还有不少。
不规范一:私用送修车
有一位车主透露,自己把车送去修车店维修,几天后竟然在街头撞见了本该在维修中的车,“送修前明明还有半箱油,提车时却亮起了黄灯。”据一位有七八年修车经验的业内人士所说,送去维修的车辆只要能开走,几乎都被维修工开出去办过私事,“私用送修车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有关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法规上还没有针对维修工将送修车开出去办私事的法律约束,这种现象现在只能归于道德范畴。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构成民事责任。比如,私自开出时间过长则构成盗窃嫌疑;如果开出后造成交通事故,私开者要负全部责任。然而,如果修车工私开送修车有违章行为被“电子眼”拍下,修车期间没有留下相关的单据,车主就很难维权。
不规范二:保养按下限
一般来说,汽车的定期保养应当根据车况和行车时间里程来决定保养内容。但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汽车修理店都会按汽车说明书标示的下限时间来做保养,利润是正规保养的两倍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多数汽车修理店,对于很多不需要的保养项目都是提前进行。车辆定期保养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求不同,实际操作中,汽修店都会选择保修说明书上“最严格的艰苦条件”下车辆保养时限和公里数进行保养。也就是说,如果说明书要求5000公里至1万公里更换的零部件,修理店会在5000公里时就进行更换。“假使按照正规的保养要求,根据车况正常保养的话,一辆车每年至少可以节约50%以上的保养费用。”
不规范三:过程看不见
“我本想看他们修车,但工作人员却说要一整天,让我明天再取车,我只能把车交给他们了。”车主李先生表示了他修车时的经历。自己长期以来都无法在汽车维修店亲眼看到车的修理过程。虽然很多维修店都允许车主在维修现场,但店方往往会把修理时间说得很长,或者借口师傅没空,支走车主,不透明的修理过程中可以方便“动手脚”,更换问题零件甚至是故意给车辆制造问题等都是利用这种“暗箱操作”的机会。车主取车时,以现场验收为准,过两三天再发现质量问题,修理店则一概矢口否认,规避责任。
不规范四:配件不外卖
车主张先生开车外出时发现车子挂不上挡。凭借多年驾驶经验,他立即判断是离合器片烧坏了。第二天,他借用朋友的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品牌4S店购买离合器片,准备买回后到自己车辆停放当地找维修工人安装。但工作人员告诉他:“配件不外卖,要修的话只有将车拖过来。”即使张先生愿意支付费用请维修人员一同到车辆所在地维修,也遭到了拒绝。而一旦进厂维修,经过一番“检测”之后,往往最后会花掉车主几千元,远比一块离合器片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