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500,又见500。
记者们大概已经习惯了广汽菲亚特这一年来宣传点的稀薄:除了500,没有其他。继4月以菲亚特500占满全场的爆棚气势亮相上海车展后,广菲7月再度掷金造势,为500造访中国开路。然而,繁荣欢腾之下,广汽菲亚特单一的产品线和令人啧舌的售价却引人质疑:对菲亚特500的专爱,是真的万千宠爱集一身,还是因为搜肠刮肚只有它?
慢性子的“意式人生”
从去年9月19日宣布正式起航以来,广汽菲亚特的消息并不算多。集中宣传、稳扎稳打,一切看起来皆属常规路线,7月12日,菲亚特500预售启动,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抛出的“19〜25万”售价消息,却炸出一声惊雷。
“时代标志”、“意式风情”、“汽车界的iPod”,菲亚特用500这个享誉世界的经典拳头产品来探路中国市场的策略无可厚非,原本业内都普遍以为,广菲对菲亚特500的重点宣传寄托了菲亚特在中国开始“走量”的决心。但高于普遍预期的售价一出,却使菲亚特500提高到开始与宝马MINI、大众甲壳虫、SMART等高端精品小车竞争的局面。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菲亚特与这些竞争对手品牌吸引力的差距有多少?相信各人心中有数。
国产,国产,这是几乎每一个汽车厂商、每一款新驾到的国际车型来到中国后,最被期待和关注的焦点所在。从新款博悦到新菲亚特500,广菲都强调是要先以进口车业务重新打响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认知度,所以传说中的第一款国产车型C-medium至今还在长沙基地的运筹帷幄中。在广汽菲亚特成立之初,曾计划C-Medium的下线时间是2011年年底,但由于车型进一步做了调整,推出时间又重新定为2012年上半年。在此之前,奋斗在整个广汽菲亚特品牌前线的,就只有大街上难觅踪影的新博悦,和价格让一部分想初尝意式风味的消费者望尘莫及的菲亚特500。C-Medium的进展消息,没有只言片语。
中国车市瞬息万变,曾有业内资深人士断言:“2015年前在中国,谁快谁领先。”效率决定成败,在各大品牌唯恐落于人后、迫不及待抢滩中国之时,广汽菲亚特却似乎继承了它意式血统的慢性子,说是怕重蹈南汽菲亚特覆辙,步步沉稳慎重,但在这犹豫调整之间,无异于哗啦啦将大把时间机会让于他人。
姓“广”还是姓“菲”
广汽菲亚特,这个组合曾让人浮想联翩。一个是久经沙场考验、有112年历史的国际大鳄,一个是深谙中国消费心理、凭实干打天下的本土精英。两者的携手本该取长补短,各自贡献优势,但在广汽菲亚特这个字面上直观叠加的组合中,似乎这样可喜的迹象并不多。
菲亚特在中国,受特定时期留下的痕迹干扰,尽管稍有汽车常识的人都能如数家珍地告诉你这是旗下有着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蓝旗亚、法拉利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国际汽车大佬,但对老一辈中国人来说,菲亚特品牌在记忆里留存的,仍是上世纪80年代一度在中国风靡的经济型小车,它们曾是自食其力富起来的“万元户”一代的首选,谈不上豪华,但胜在亲民。此后随着经济环境变迁,中国消费者审美已经悄然改旗换帜,至少跟相对稳定的国际消费环境相比,每一款来中国试水的汽车都更要重新认识“量身打造”的重要性了。
诚然,菲亚特在国际舞台上的特色本也是小车致胜,以优势产品开拓新市场,思路没有错,但如何针对当下中国车市的审美和消费倾向,本土合作方在定位把关上应该更有判断的义务和能力。
反观广汽作为,想当年,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赤手打天下,每引进一款新车型,中方都和外方反复商讨磨合,力求压低销售价格,此举除了提高车型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也起到让更多潜在消费者都认识和感受到品牌价值的作用,为日后发展长久铺路。但此番与菲亚特合作,难以揣测广汽是出于何种考虑,在明知中国消费者的膨胀性消费观正疾速蔓延的情况下,还为更适合走入门路线的菲亚特500定出如此看不到诚意的价格。
菲亚特这枚棋子在广汽的布局上处于什么战略地位,望上去一直很模糊。
机会,“可以有”还是“真没有”
在车型布局上,广汽菲亚特似乎有自己的考虑逻辑,菲亚特500售价让业界哗然,菲亚特自己的说法是这款世界名车来中国是主打文化牌的,并不像更多人以为的那样力求开进千家万户,但公司还是为它定下了7000〜8000辆的年销售量预期,“文化牌”表示压力很大;至于"技术牌"方面,除了重点宣传的1.4升MultiAir发动机,去年引进的新款博悦也是以提倡操纵乐趣为个性标签,不过把菲亚特的运动概念植入人心,也是很难一蹴而就的长久任务;接下来菲亚特更要调动与克莱斯勒的内容合作,广汽菲亚特高层一直希望利用克莱斯勒SUV的引进,强化菲亚特在中国的爆发力,明年年初计划上市的SUV就是用来展示产品丰富度底气的,至于在普通人心中要用多久才能把两个品牌直观对接,还是个未知数。
这一切的前奏花絮,终究在为2012年广汽菲亚特国产车上市的正式大片预热,高层已经多次信誓旦旦声明要尽快把中国的经销商扩展到100家,在没经过市场考验之前,谁也不敢妄自给品牌贴上成败标签,但至少,没人想再看到南汽时代经销商苦不堪言的结局。
尽管面临的是“以大为美”、“以豪为荣”的中国式审美,但小车在中国绝非日薄西山、苦苦支撑,雪佛兰的成功就是明证。而对广汽菲亚特的疑惑是,我们直到现在还拿不准它究竟打算走哪条路线,是发挥特长,力求小车致胜?还是因地制宜,效仿其他合资公司专为中国审美量身引进和打造?这对于在国际上有着丰富调度经历的菲亚特来说都未尝不可行,但在外界看来,这个揭开谜局的过程有点漫长,菲亚特500的模糊定位又虚晃了一枪。
如果乐观理解的话,或许跟擅长防守反击的意大利国家队一样,慢热型选手的菲亚特正在摩拳擦掌,酝酿那出人意料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