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横跨凉水河的通州马驹桥桥还在进行路面大修,由北向南的车道被围了起来,对桥体进行加固,压路车在桥上反复碾压着桥面。桥的另一侧则正常通行,不时有大型货车呼啸而过。在桥的两侧,立着写有“马驹桥桥施工,车辆请左转绕行博兴三路!”一位货车司机表示,大货车24小时不间断地从桥上通过,时常有超载,却鲜有车辆检查。
马驹桥桥又被当地居民称为马驹桥新桥,2005年开通使用。这座连接马驹桥镇与亦庄开发区的跨河桥刚刚使用6年,就在今年被认定为危桥,需要大修。
毫无疑问,大修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不便。记者调研发现,大修前该桥交通流量已不堪重负,成为京城有名的“堵点”之一。是什么原因累倒了刚刚6岁的“小马驹”?又是什么原因让类似的短命桥频频出现?
“每次等红灯的时候,只要后面有大货一上桥,那桥就开始晃悠。我是习惯了,可是坐车的人害怕啊,有的小姑娘连说话的声都变了。”
下午3时,横跨凉水河的马驹桥新桥上机器轰鸣,桥面已被工人刨开,碎石被卡车一车车拉走。
新桥南侧路口,一到红灯,交通协管员仇师傅就会举起手中小旗。在仇师傅旗子后面,鲜有自行车出现,多数都是大型的货车和罐车。大车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尘土,仇师傅经常需要屏住呼吸,眯着双眼。“8月初,由北向南的路就被拦上了,然后就开始施工,说是要大修了。你去桥上走走吧,一走大车,那桥就开始颤抖。”
新桥桥长约50米,记者从南向北行走,身后不断有大货车通过。开始并未感觉出桥的抖动,但当记者站定在桥中央时,大货车过桥时,能感觉到桥在明显地上下颤抖。
桥头南侧,一名黑车司机正在趴活儿,他每天都要在桥上走十几个来回。他告诉记者,“每次等红灯,只要后面有大货一上桥,那桥就开始晃悠。我是习惯了,可是坐车的人害怕啊,有的小姑娘连说话的声都变了。”
住在莲水怡园小区的胡先生开车上班时要经过新桥,他总是尽量提高速度,想尽快通过新桥,“前段时间怀柔的桥出了事,我就更担心了,生怕这桥再有个三长两短。”
北京养护集团一位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马驹桥新桥已被定为四类危桥,桥体和桥墩没出现问题,需要对桥面进行大修。
记者了解到,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中,桥梁质量被分为五类,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大修或加固;四类桥梁则需通过检验以确定加固或改建;五类进行改建或重建。其中达到四类(差的状态)和五类(危险状态)的桥就是危桥。
“要是早上7点以后过桥,5分钟的路程最少需要20分钟。这一路,走得还十分提心吊胆。”
在马驹桥生活网中,网友将通州区马驹桥区域称为北京最有名的“堵点”之一。胡先生说,能“逃出”马驹桥镇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马驹桥老桥,那也是一座危桥,已进行限高控制,不允许大型货车经过;二是在桥东约500米处的北堤村,有一座宽5米左右的旧桥,已十分破旧,不能通过大型机动车,平时就走自行车、农用车。三就是马驹桥新桥,因此它就成为负重压力最大的桥,各种车辆都从这里经过,“要是早上7点以后过桥,5分钟的路程最少需要20分钟。这一路,走得还十分提心吊胆。”
“在桥面上,现在还有修过的痕迹。”仇师傅指了指还在通车的新桥,在由南向北的方向,可以看到桥面上有颜色异于周围的印记。“都是这两年修的。”
一位黑车司机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新桥桥面由北向南的方向出现了裂缝,“得有两三米长,四五厘米宽的缝儿,开车过去看着挺害怕的,能看到底下的河水。过了半个来月就修上了,裂缝是用混凝土修的,当时能看到新的长方形水泥印子,不过现在都刨开了。”
“那次裂缝修好后,刚过了仨月,又出现了一个5米长的裂缝。”那名黑车司机告诉记者,在3米长的裂缝的西北方向,又出现了一条更长的裂缝。新裂缝当时被一块长方形的铁板覆盖。
马驹桥新桥为双向六车道,据胡先生回忆,新裂缝出现在北向南的中间车道与外侧车道交界处。每天,大小车辆都要从铁板上经过才能到河对岸,每次轮胎碾压铁板发出的撞击声,让每天经过于此的胡先生非常担心,“桥在颤抖,桥上又有裂缝,每次过桥的时候都提心吊胆。我们小区有人就不开车了,坐班车进城,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早高峰,免得被堵在桥上。”
“我们货车当然希望多拉快跑,偶尔也超载一些。一般是晚上多拉些重量,那时候也没啥检查,来回都比较容易。”
今年6月的一天,仇师傅和路口的其他三位协管员在做好交通疏导的工作时,还增加了一个新任务——要统计出当地7点至10点的三小时内过桥车辆的数量。“交通部门要求我们4位交通协管员统计双向上桥和下桥车辆的总数,统计早高峰的车辆数。”
仇师傅手中除了小旗子还多了一个小本,手中的旗子举起后,他还要关注着身后的车辆,不时地回头,嘴里也不停地嘟囔着数字,“在3个小时的早高峰里,一共有四千多辆车通过新桥,一个小时就是一千三四百辆车过桥。四千多辆车里,大型货车得占4成,几乎天天早晚高峰都是这样。”仇师傅告诉记者,下午并非高峰时段,但是每分钟也有三四辆大车过桥。记者与他说话间,四五辆大货车从新桥南侧直奔桥北呼啸而去。“这儿挨着亦庄开发区,里面有很多厂区。桥旁边又有样本小区、莲水怡园等好几个小区。马驹桥新桥就成了交通要道。随着马驹桥和亦庄楼盘项目越来越多,通过新桥的施工车辆和从这里绕道上六环的货车也越来越多。”
“我们货车当然希望多拉快跑,偶尔也超载一些。一般是晚上多拉些重量,那时候也没啥检查,来回都比较容易。”一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从这里通过感觉还顺畅,遇到交警查超载车的次数并不多。
胡先生的家紧邻着路边,晚上他常常被货车的汽笛声或是颠簸声吵醒。“新桥几乎是24小时都在跑货车和罐车,重量非常大。很多车明显超载了,车都被压得直晃悠。这么多的大货车这么一跑就是好几年,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和管理。”
一名住在样本小区的居民说,“很难想象马驹桥新桥的承载力能有多少,我想新桥的地基也经受不住这样的重压吧。”
当初新桥设计的承载量较小,建设时采用老式结构建造,但通车后通行量却很大。
正在大修的新桥上,由北向南的车道中路面已被刨成碎块,一位施工人员表示,大修要将桥面的沥青刨除,并且凿开铺装,铺装和沥青面全部更新,并提高强度。
通州区路政局养护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新桥完成大修大约需要90天。“大修中也要提高桥梁构架的强度。新桥的交通压力比较大,从亦庄到马驹桥沿线有很多工业园,重型车辆比较多。桥本身在设计上也是保守设计,当时没考虑到这么大的交通量。”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当初新桥设计的承载量较小,建设时采用老式结构建造,横向连接比较弱。但桥梁通车后通行量较大,超载超重车经常从此通过,曾经两次导致桥面出现裂缝。多次导致桥面被损坏,直至目前成为危桥。
“新桥的‘短命’,是源于设计上的‘短视’。”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表示,6年前建成的跨河桥,却不能满足现在的机动车通行需要,“难道这座桥的寿命就只有6年吗?”专家表示:“一座大桥的设计寿命往往是几十年,就像南京长江大桥,就已经建造了几十年。对于这样的长久性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更要考虑到将来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