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还调查发现,为电源烦恼的智能交通设施不仅仅是电子站牌。
今年1月1日,高新区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使用,4个站点投放了100辆自行车。自行车租赁、还车都需要刷卡,刷卡就需要电源支持。为此,负责维护此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公交集团“下了血本”寻找电源。
为了接入电源,公共自行车站点必须进行一定的电路改造,接入“市电”。相关负责人透露,4个站点仅仅是这一项改造就花费8万元,其中有一个站点电源在几百米开外,接入电源花费就在3万元左右。但随着公共自行车站点规模的扩大,问题解决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况且,公共自行车站点还算幸运,因为不是所有的设施接入电源都会被许可。
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交通系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电源考验。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开始投用的交通诱导屏也是外接电源。而年内,中心城区主干道视频流量采集系统将上马,信号灯控制系统也将升级改造。
越来越多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智能交通设施如何匹配合适的电源?这或许是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即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