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售190.05万辆,同比增长4.34%,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2%,增速较上年底的32.28%回落了27.94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底的30.89%下降1.1个百分点,增长乏力。
针对自主品牌目前的困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在“2011全球汽车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自主品牌企业而言,已经是生死之战。他说,“自主品牌企业从进入市场那一天开始,就在夹缝中生存。”
记者:受到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挤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将来自主品牌会不会完全淡出?
张小虞:不会。现在我们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在拼命奋斗,但对他们来讲已是生死之战。十年前,我们的市场份额2%,现在,我们一度做到30%的市场份额,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这30%的市场份额基本属于低端车,很难维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
记者:随着合资企业销售网络全面下沉,自主品牌还能取得快速发展么?
张小虞:我觉得要有信心。不管是福田、奇瑞、吉利还是江淮,都在调整自己的战略。比如,在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5%,大货车、大卡车很少有进口的了,也很少再有外国品牌的了。
记者:我们是否会继续走合资路线?合资是否会使自主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张小虞:现在要申办一个新的合资企业已很难得到批准。对于已有的合资企业,目前我们还没有约束和限制他发展的做法和规章制度。
记者:目前自主品牌企业都在加速国际化,您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如何?
张小虞:我们过去的合资合作引进技术,基本上是被国际化,而没有真正做到国际化。现在的国际化,是外资企业要来中国市场国际化,我们下一步要做到真正实现国际化,我们就要走出去,不只是走出去卖车,而是真正进入全球化的企业产业链中,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所以,我觉得对国际化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真正主动地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记者:自主品牌现在都在寻求海外市场机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小虞:应该讲,我们自主品牌的出口也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进军海外,难度确实非常大,但是这条路非走不可。
我们既要看到我们是在国外企业已经把市场瓜分完的环境中生存;也要看到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已经在商用车领域、或者一部分轿车领域,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这种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这种竞争能力是非常强的。
记者:今年正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您怎么来评价入世对中国汽车产业这10年的影响?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张小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汽车工业得到发展,利大于弊。但对于外资和国外技术的依赖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技贸结合”策略,积极方面讲,我们拿到了技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是让出了市场。
所以,从经验教训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做到真正的国际化,就要更多地发挥在技术创新、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主导权,否则我们还会很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