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挖掘机在3月份创出天量销量后,会收缩得如此迅速”。一位资深工程机械销售商如是表示。不仅仅是经销商,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销量急剧下滑,也让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颇感意外。
今年3月,国内挖掘机销量高达44150台,不过到7月迅速下降至7665台。记者掌握的9月销售数据显示,挖掘机销量虽然较7月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低位。
“部分一二线制造企业开始调整生产进度,以减产来应对库存的急剧上升,同时加大对前期应收款项的追收力度”。一位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一线生产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挖掘机在“黄金3月”后坠落
近几年间国内挖掘机销量增长迅猛。2008年3月销量为16750台,到2010年3月份突破30000台大关,2011年3月再度升至44150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就连原成都神钢一位销售人员也感慨,“这样的增长速度在2008前连想都还不敢想。”
不过,仅仅4个月后的7月,挖掘机销量就从44150台下降至7665台,降幅达8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刚刚出炉的9月工程机械销量表计算发现,当月挖掘机销量为8500台(因缺斗山公司数据,该数据为记者预估值),相比3月降幅仍高达80.7%。和7月份相比,虽然8、9两月有止跌迹象,但和3月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回顾2011年上半年挖掘机 “疯狂盛宴”中三一重工(600031,收盘价14.99元)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三一挖掘机从今年1月份以来的单月销售一直在刷新着国产挖掘机单月销售记录,到3月份时达到4622台的历史峰值,且从今年6月开始三一挖机一举超越小松(中国)成为国内挖掘机销售第一大户,市场整体占有率也迅速攀升至第二。
不过到8月份销售下滑才阶段性见底,三一挖掘机单月销量已下滑到829台,较3月份峰值回落了8成多。
对于挖掘机销量的剧烈波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东兴证券史成波表示:“这都是‘钱袋子’收紧造成的,今年几次突发的高铁安全事故则加速了工程机械需求的回落。同时,保障性住房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行情急冷急热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伤害不容小视,业内人士对于库存压力和坏账的担心与日俱增。一边是上半年热销造成的盲目上量与原材料超额储备,另一边则是销售端的极速萎缩。
减产过冬几成定局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几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中。仅有安徽合力(600761,收盘价12.53元)董秘张孟青和山推股份(000680,收盘价13.20元)董秘王强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的销售与生产都比较正常,并未实施主动减产措施。”然而,记者从多位一线知情人士处获悉,减产或许是工程机械行业面临销售“过冬”的唯一选择。
一位来自熔盛机械的网友发帖表示,为了应对销售压力,熔盛机械采取降低产能、压缩人员编制的方式,有约六百人相继于近期暂时被放假两月等通知。
此外,柳工证代黄华琳表示,他们也在调整生产节奏,控制库存以应对需求放缓。
尽管其他一些公司高管对减产一说避而不谈,但在许多买方机构分析师看来,减产已不是新闻,这是应对需求放缓的必然措施。
去库存将引发连锁反应
据华泰联合证券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机械行业存货达到19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4%。其中,增长最快的铁路设备、工程机械的存货增速分别为72%、58%。
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库存无法兑现,另外一方面是应收账款的追收已迫在眉睫。
以高铁产业链为例,从年初原铁道部长刘志军下马,到“7·23”温州重大动车事故,再到9月末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对高铁与铁路建设都形成了剧烈冲击。
中铁二局负责地铁施工的一位技术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现在许多在建的铁路项目都处于暂停状态,而新项目审批大门已被关闭,何时开启尚不得而知。目前已有承接小工程的投资人连续几个月颗粒无收,处境苦不堪言。
因此业内人士推测,上半年因按揭或其他销售措施带来的巨额应收账款,将成为相关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渤海证券分析师杜朴表示,“如果信贷不明显放松,可以预见四季度甚至明年上半年,工程机械企业都将面临煎熬。前期库存需要时间消化,基建项目停工使得应收账款的追收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