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指标是城市化。现在城市化率达到了46.6%,去年大概47.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一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大概2020年能发展到60%,中国是13.4亿人口,一个百分点,每年由农村进城,大概三百万大学生从农村考上,还有农民工,还有几百万农民工家属,进城之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会带来消费的增长,因为农民在土地上一年产值两万亿左右,每人大概一年产值十几万到二十万,我算了一下我们一汽、东风、上汽三大工厂,每个企业生产率人均两百万左右,还有增长空间。像丰田这样的公司,人均六百万,还有差距。消费能力就要上去。
另外农民进城之后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他对第三产业也会有需求,比较简单,农民可能很多是自己做饭吃,城里很多是去饭馆吃饭,城里雇保姆,同样的拉动,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这个阶段未来十年大概还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阶段,GDP还能够保持年均9%左右的速度,未来可能会稍微的降一点,大概在9%。未来五年可能在9.5左右,再过五年可能是8.5左右,平均在9%左右。
如果我们运输强度不变,单位GDP对应的货运量不变的话,货运量就能够增长9%,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未来的运输强度,单位GDP对应的货运量基本会维持目前的水平。运输强度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资源的分布,一个是现阶段的经济结构。一般来讲,资源分布越不均匀,运输强度越大,而我们国家恰恰是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煤炭为例,我们的能源主要在中西部,煤炭88%在中部和西部,东部只占22%,但是加工业主要在东部。东部地区占钢铁产业28.4%,西部合起来才30.6%,像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等等这都是大省,他们要运到东部去,工业加工,这就是现状。
过去十多年我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一产是逐年下降的,三产是相对稳定。虽然我们的政府已经提出来要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实际上现在年度还比较大,特别是我们判断在整个重化工业化阶段这个图的形状是很难改变的,现在我们政府已经提出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科学发展,但我们估计难度很大。这张图反映过去十年我们国家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改变。过去十年年均GDP增长10%,发电量年均增长8%,钢的产量年均增长15.9%,这就反映粗放了。
再看粗放模式,现在全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的42.6%,在中国消费,钢铁消费量占全球的37.8%,这都是09年数字,去年大概40左右,水泥的消费量超过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达到全球消费量的51.3%。这张图足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国家卡车消费量占全球一半,接近一半在中国消费,我们重卡消费102,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改变,要想改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应该说我们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严重性,希望它尽快转变,也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变,主要两个原因:
一是与旧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配套的体制基础还顽固地在起作用,比如我们政府官员的业绩考评主要是业绩增长率考评的,大家没办法,只能抓GDP增长,目前能够带来GDP增长的主要是重化工业,因为你处在这个阶段,靠高新技术去拉动还有难度。另外我们的税收主要产生于制造加工过程,不像欧洲,很多是产生于个人所得税,所以我们国家从税收角度也必须要靠制造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有难度。
二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政治环境。
要想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必须要靠改革,现在的改革基本上任何一个政策都涉及到利益集团,这种情况下难度比较大,我判断未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说肯定会转,但是这个步伐不会太近,他对汽车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越快,越是集约化的发展,带来的货运量增长一定是大幅度下降的。不是建立在钢筋水泥之上的时候这才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它真转变了对卡车需求会有迅速的作用,至少未来五年之内这种转变是有难度的,可能转变相对会比较慢,到“十三五”可能会快一点,这是基本的判断。
由此可以判断,未来我们经济货运量增长基本上会跟上GDP增长速度,还有我们的份额是不是给了运输。未来只要公路竞争力不下降,公路承担份额就会走,国家高速公路网是8.5万公里,地方高速六万公里,大致相当于美国目前的规划,大概要完成90%,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实际建设往往超前于这种规划。中国政府原来规划完成五纵七横的高速公路网,2010年完成,但是这个计划提前六七年完成,因为地方政府对修高速公路特别积极,中国有一个政策,基本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对地方政府是非常好的收益,各地都非常积极。再加上现在高铁又出事了,本来高铁发展速度很快,对公路有所替代,但是最近这三、四个月以来有所放缓,我们判断未来公路的竞争力应该说不会倒。
由此我们推导出来,公路的运输量就能够跟进GDP的速度,如果不考虑运输效率变化,未来我们的商用车增长就能够保持在9%左右,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卡的需求速度更快一点。2012年市场我觉得可能比刚才专家讲的乐观一点,我们估计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明年二季度开始往放松方面调整,明年下半年,每当政府换届的年份都是经济高增长的年份,明年又是政府换届,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较快,但是考虑到目前物价水平依然比较高,我们估计明年经济上是中性,大概9%左右。明年商用车市场二季度开始会陆陆续续的有所好转,达不到9%也会接近这个水平。
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 的主要观点,谢谢大家!(中国汽车要闻)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