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2011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搜狐汽车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吉利汽车特别支持,汽车行业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李刚、原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徐秉金等27位嘉宾参加了联谊会。
以下是原江西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孙敏的发言。
我1955年读大学汽车专业,1956年在刚刚投产的一汽工艺实习,崭新的设备。毕业以后在农机系统干了很多年,1981年领导发现我是学汽车的,正想把汽车工业振兴起来,所以就搞了一个领导小组,我是领导小组组长。这个时候开始参与了“南联”,那个时候饶斌部长1982年开始抓南京汽车联营公司,每次会我都参加了,三家公司联营的过程我都全参与。当时是“缺重少轻”,所以后来轻型车要上,我们当时有“几只大狗”“几只小狗”,还有一群“野狗”,我们是属于“野狗”。
抓住这个机遇上汽车,当时上的还比较快。当时在座的这些老总,跟他们都是请示汇报,也都支持过我。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打上来了,当时定为“十三太保”,说重点支持十三家,后来说这个名字不好听,又加了一家,就成为了十四家重点支持的企业。
我认为汽车工业最大的优点是过了短缺经济,短缺经济是计划经济,所以现在有条件让汽车工业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必须是要把品牌打上去,要把质量打上去,还要把成本打下去。我想看到,两三年后汽车工业的利润急剧下降。什么原因?打价格战。只有像中国的电视机和空调这样,经过惨烈的价格战,中国品牌才可能真正起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三大三小”管不住,轻型车产量上不去,只要你搞上来以后就是高额利润。
现在是供大于求,如果今年的销量是1800万多一点,要出现一部分企业活不下去,一部分企业产量急剧下降。像比亚迪的大幅度下降,我认为不是坏事。这是充分竞争的结果。充分竞争的让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车缺乏竞争力,因为他们要付高额的提成费、转让费,把成本搞得很高。我们如果自主开发,成本会比较低。只要我们认真做,我们就可以在价格上打败他们。就像彩电,我们能够跟国际上的大品牌相抗衡。
要支持自主品牌,我建议要动员中央,下一个使命就是中外合资企业到期以后,绝对不能续签。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各大汽车巨头开始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开发中心,而且他们是在高薪挖人才。所以我的看法,汽车业还是要经过充分竞争,只有搞自主品牌,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到质优价廉,才可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