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11月6日电 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杭州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杭州车改”一年节约财政支出30%以上,这一做法如果在全国各地推广,节约的财政资金相当可观。
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大规模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车改。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政府发“车贴”引质疑
“杭州车改”在受到舆论肯定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质疑,最多的意见集中于“车贴”。
一些市民指出,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用发放定额车贴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行为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市民裘冬梅说,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4次计算,月打车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
长期研究政府管理实践的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认为,公车的存在,立意是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成为显示官威、讲究享受的“官轿”,这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他也指出:“比较各地的车改尝试,杭州车改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或者说是比较现实的;因为车改一步到位,目前还做不到,任凭浪费现象继续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不管怎么说,先改起来是必要的。”
专家表示,公车改革之难实为公权“革命”之难,“杭州车改”为其他省市车改提供了一个借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要承认杭州车改并不完美,是一个折中方案,也是无奈之举,但它至少是‘节能减排’和节约开支的。”
减少行政开支
有关专家指出,公车改革是否有实效,要看三个指标:一是能否真正解决涉及公车腐败的问题,二是能否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能否保障行政效率不受影响。“从这几个指标来看,杭州车改还是很有成效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
杭州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车改前下降32%,第二批车改单位下降30%,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