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前夕,福特首次发布其动力总成战略,具体内容为,在2015年之前,导入10款发动机和10款变速器,以适应其至2015年推15款新车的大战略。10款新发动机中,除了确定1.0L Ecoboost即将国产之外,其他都还是一个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里面没有时下非常时髦的,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技术,有的只是涡轮增压、自然吸气等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技术。
为发布这一战略,福特特别请来其技术专家,做了一次讲座,听众自然是全国汽车媒体。其中,一个词被反复提及,即“可支付性”。这显然不是中国人常用的词,也不容易理解。笔者就其含义,特地追问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并非指价格低廉,更多指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技术。专家特别举一例子,他说,福特也有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可以即刻量产,但成本较高,售价不菲,多数买家都不愿意支付。
福特发布该战略的“潜台词”很明显:传统发动机还有潜力可挖,如涡轮增压,没必要这么快去购买那些还未经市场验证、售价昂贵的新技术。其实,这并非福特首创,在福特之前,大众、宝马、奔驰、通用,都先后发布相似战略,并取得丰硕成果??这两年,大众的神话,宝马奔驰的疯狂以及通用的后劲十足,都与此不无关系。
必须承认,现在涡轮增压车型售价要比自然吸气车型高出约一万元。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其与混动车型或电动车型“少则5万元,多则15万元”的差价相比,要少得多,也可接受得多,当然,也支付得起,毕竟十几万元都已经花了,不在乎多那么一万元。并且,这一万元只需三五年,便可通过节省燃油挣回来。
笔者并非抬高涡轮增压,踩低混动技术。只是想说,可靠的、实在的技术更值得购买。混动和纯电动确实是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就去购买,尤其是花多那么多的钱去买。我们只是斗米小民,没有别墅,买不中彩票,买车的钱都是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笔者一直认为,买车可以做“先驱”,但一定不能做“先烈”。“先驱”至少是获益的,“先烈”更多是踏脚石和试验品。
此次车展,有位车企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说道,现在不少汽车企业将中国当成试验田,新技术先在中国试行,观察老百姓的接受度和对环境的影响性,评估之后,再考虑投放本国。这话不无“阴谋”的味道,但如果说合资车企里的外方完全没有这一心思,那是假的。
中国汽车市场确实需要新技术,但必须得是可支付的新技术。高昂的、不切合实际的技术,还是越少越好。对于新能源车,这里建议买家们不要冲动,不要头脑发热,最稳妥还是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