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连:首倡“先买车位再买车”势在必行
内环线内新建商品房的停车位配比提高到一户一车位,倡导居民购车先考虑是否有车位……上海的停车"新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昨天起到2012年1月6日,在上海市政府、市建设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交通港口局政务网站上公布,将在充分吸收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发布并推进实施。(12月23日东方网)
买车前,先看看有没有车位。停车"新规"首次倡导市民购车自备车位的理念:居民购买自用车辆,应当自备路外车位(含已经购买或租用可长时间停放其车辆的路外停车泊位)。此举对于很多没有车位而又急于想买车的市民来说,也许不容易接受。不过在笔者看来,停车"新规"首次倡导“先买车位再买车”的理念,其实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从私人对车辆管理的角度来说,“先买车位再买车”,虽然增大了先买车位的资金压力,但“配得起马就应配得起鞍”,如果光能配起“马”而配不起“鞍”,不仅“马”不能用,而没有地方停车的现状会更让人困惑。道理很简单,没有车位,停车不放心不说,还会加大市民缴纳停车费的副担,尤其是在大城市,任何东西的价格都可能便宜,唯有地儿的价格永远都是寸土寸金,昂贵的停车费会让你不堪重负。据了解,有些大城市一个晚上的停车费就接近百元、甚至更高。这样一来,如其买车后长期背负不堪,还不如“先买车位再买车”,把买车后的负担解决在买车之前,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已的车位再买车,就会用起来省心、停起来放心。
另一方面,从城市对车辆管理的角度来说,“先买车位再买车”,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目前公共停车泊位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夜间缺口较大。全市交通大调查显示,中心城区有27万辆机动车的夜间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停车供应结构失衡,早晚高峰时段,医院、学校等场所的停车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周边交通。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效缓解"停车难","新规"在加大了本市停车设施配建力度的同时,倡导买车先考虑车位的理念,这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也是从源头上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务实之举。
这也正如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教授所言,"拥有汽车,首先要拥有车位,这在很多国家是基本要求。"这是把交通问题解决在源头。相比动态的交通管理,静态的停车管理,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并能以"静"制"动"。他列举东京近年来的交通改善,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停车管理上花了大功夫。
看来,倡导居民购车先考虑是否有车位,还真是势在必行。
作者:王廷连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