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1月5日、6日,由第一电动网主办的“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盛大开幕。本次盛会将汇集国内政、产、学、研各界顶尖专家代表,以及美、日、韩、欧等多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共计500人,共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京道产业投资基金咨询总裁张屹磊的发言全文。
京道产业投资基金咨询总裁张屹磊:大家下午好!
张屹磊:产业投资基金助力新技术企业发展 |
我今天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题目叫做产业投资基金助力新技术企业打通任督二脉。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当前的形势下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背景在座都比较清楚。温总理也说了,今年可能是很复杂的一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在这一届政府不会放松。目前欧美也不平静,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形势有很大的影响。出口的下降也是比较明显的事实。包括传统的应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基建行业,今年因为高铁行业出了一些事,整个基建行业的投资规模也都在缩减。我们也看到很多铁路项目、高铁项目,铁道部以及地方政府配套的项目也都在缩减投资规模。也有部分成功的现象。综合总的形势来看,从经济的角度,我们有一个判断。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到现在没有出来。但是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政府有方方面面的考虑。今年陆续出了很多安全方面的事故。他对于民生、对于舆论也会有顾虑。这样一个规划是必须会出来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的问题。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目前在我们说房地产这样一个对国民经济拉动很大的行业在下滑,出口不畅。基建规模在缩减的时候,必须要有新的拉动经济的引擎。从投资基金的角度来说,也在看好一些大农业,或者是面向内需的消费行业,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拉动内需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我们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新能源汽车是上下游产业链最长、拉动行业最多的一个行业。其他的行业效果没有这么明显。当经济运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是一个别无选择的事情。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除了传统行业要面临的市场风险之外,新能源汽车现在很多的技术路线还都没有定。从材料、基础设施运营的方式都有很多的问题还在争论之中。这样一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可能从事某一个单项技术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电池的正极材料,国内的主流是磷酸铁锂。我跟国内很多专家做沟通,很多企业或者是科研院所也在实验一些新的材料。包括用碳酸锂,它跟磷酸铁锂可能不是合适的配合。可能材料换成一种合金,这样一些技术都在不断的探讨和摸索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些单向技术,我就是投资做了一个磷酸铁锂的工厂。且不说我的产能有多大,前两天也有专家说到,我们现在国内磷酸铁锂材料的产能很多公司都是虚报的。实际产能只有400吨,却号称产能有2000吨。国内总的市场规模也不过几千吨。这还是小事。当专家选择技术路线的时候,最终我放弃了这个材料。有可能某一天最终选定这个技术路线的时候,这个市场变的很小。专注于某一个很窄的市场的领域,这个市场可能会死掉。我们看企业的角度,在这个时候,在这样一种新兴的技术领域里面,我们是更看好核心技术和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同时,他应该具备整合这个产业链的能力的企业。我们不太看好一些单向技术的公司。前两天也有专家提到电动汽车,所谓电动汽车跟传统汽车的差别主要是动力这一块。原来是发动机,现在用电池。核心技术的障碍,是电池技术成组和应用这一块。将来真正能够成长成为大企业,有市场的主导能力,在产业链里面有足够话语权的企业是真正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
对这个行业我们也有一个判断,目前来说,今年以来有一些负面的消息。我们判断整体行业还是处于一个前期概念炒作,阶段过后即将面临一个爆发性增长的前夜。无论是从政策方面还是从技术方面,已经探索、已经摸索、争吵、争论了好几年。很多观点、标准也都逐渐在趋于一致。市场爆发的苗头在一些局部地区也有所显现。但是这个行业会向什么样的方向突破呢?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第一,不要对政策基础设施过于依赖。国家政策的导向是国进民退的态势。民营经济这几年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加上前些年,我们向一些新能源领域的经历也表明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里面,大家会习惯性的去看政府能给我多少扶持政策,能给我多少补贴,这个城市能给我买多少辆大坝。
汽车这各行业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你不可能永远依赖大巴。就目前国内大巴的政策,看上去一辆大巴补贴50万。事实上很多大巴公司,国家对公交公司的汽油是有补贴的。这样算下来,汽油方面的补贴我们做一个折现计算,相当于六七十万、七八十万的补贴。我们现在打铁的补贴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公交公司来说,并没有很强的动力可以实施。
基础设施,大家一直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很大因素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冲换电很不方便,包括冲换电的模式,也没有确定。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不要太依赖这个东西。你要指望这个规划里面突然一下子增加行业很大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太现实的。充换电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配套,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数据。这涉及到国网公司、南网公司,和传统的做化石的中石油中石化的博弈。怎么跟地方政府配合,有很多的问题在里面。关于基础设施的一致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你要等全部尘埃落定之后,再定我的研发方向、生产方向,这太晚了。
除了部门博弈之外,多部门有一些原来的思维惯性。电网公司过多的去考虑一些技术方面的事情。峰谷电价,他希望正好用换电模式,正好去实现他的调峰的问题,他希望集中到晚上去充电。事实上真正决定行业的力量是市场的力量。当消费者觉得我到晚上充电不方便的时候。我可能宁愿选择白天贵一点就贵一点。有些企业续航能力不是很长,有些企业给员工配车,员工可以开车开到开发区里面的工厂,在厂区给你建一个充电桩,你开进来在厂区里面充。现在代步为主要功能的车,这个已经够了。如果你非得让他到晚上充,这就变得很麻烦。很多事情不是要等到很完美的时候才去解决的。我们的消费者会接受一些不方便,或者缺陷。只要这个东西能够满足他的核心需求。
假设这个电动汽车能够给他省很多钱,他可能不在乎多等几分钟去充电。有一次在北京跟一个出租车司机聊天。他对新能源汽车的很多数字比我们业内人士算得还要清楚。他告诉我,如果北京有电动出租车,他肯定会买。因为他用电动汽车百公里九块钱。用现在的汽车要五六十。在这么大成本的节约下。他其实是可以去忍受充电时间长一点。我也在一些城市看到有些烧天然气、液化气的车,天然气和液化气的加汽站在各个试点城市的网点也是非常不方便的。我也经常看到有一些城市的加气站经常排着长队加气。排队的时间也超过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加气对于一个出租车的百公里油耗节省,也不过就是十块钱左右。为了这十块钱,他可以忍受等一个小时加汽。当节约百公里达到四十块钱的时候稍微有一点不方便他是可以接受的。目前我们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也听一些企业说,目前正负极材料的改进也接近成熟了,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就可以达到30分钟左右能够充到80%。这样一种充电时间是很多使用车的人,比如说出租车司机,一个月的收入就是三四千块钱,当你因为油钱一个月能够给你省几千块钱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干?不要对政策、配套设施这方面过于的依赖,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不要过于纠缠一些技术细节和路线。未来来看,并没有特别大的本质区别,或者本身以技术为导向为出发点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市场的经验和历史的经验表明,消费者和市场很多时候都选择的是技术上落后的。在中国的实践中,这种例子已经太多了。比如说小灵通,所有的专家都认为那个技术就是一个垃圾技术。但是对小灵通的市场曾经有过一个爆发性增长,后来因为政策把这个东西掐掉了。 这个市场突破的方向,它是真正的会来源于一个市场需求的增长。可能会是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向。或者可能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一些很草根的方式。或许也说不定在临沂、聊城,农村包围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你在一个小城市,或者在一个充电很方便的地方,你为什么一定要要求续航里程两百公里呢?很多地级城市,一天有100公里、80公里就够了。郊区到农家乐转一转,一天一百公里就足够了。他可以满足你80%的需求。假如说一个产品能够满足我80%的需求,我一年可能会有几次的时间要走长途,那可以想别的办法。我们观察有一些城市,或者有一些野蛮生长的地方,草根驱动的地方,有一些这种苗头。包括一些地级城市,电瓶车就开着上路了,尽管安全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在安全上面也有很大的问题。死了那么多人,老百姓还在买。他连车道都没有,全国的电动自行车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大家可能都清楚。真正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是企业考虑问题的一个角度。
北京最开始买私人小轿车的时候,我要拥有一个私家车,我的门槛是10万块钱左右。我的存折上没有十万块钱,我就买不了这个车,那个时候还没有按揭。我后来去了一个城市,成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满大街都是奥拓车。成都曾经凭借奥拓,它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全国第三。奥拓车的预算是三四万块钱。如果你买一个二手车,一万块钱就能买到。它的门槛下降到一万块钱。你从专家的角度来说,安全性能各方面都有它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它是可以用的,是可以满足老百姓需求的车。在我们还在坐而论道的时候,我们行业内一些胆子比较大的企业就已经在选择去突破。在行业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突然就爆发了。
总体来说,我们对这个行业比在座的各位还要更乐观一点,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政策不是障碍,基础设施也不是障碍。真正突破的是市场,包括技术也可以在市场突破之后逐渐去完善。我们现在有安全的问题,但是一辆车安全问题还不会有高铁那么大。
我们京道基金比较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这些新兴产业的领域。因为我们比较专注,所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从电池组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保有系统,包括更上游的材料,包括碳酸锂、纳米材料,我们也都在关注。我们也有意帮助企业去整合这个产业链的能力。对于这个行业里面的新技术企业来说,跟那些投资基金有很多的接触,对我们也都会有一些了解。融资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基金的问题。你打通资本市场的渠道,这是将来你是可以持续去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套用一句官话来说,我们做企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微观的层面来说,一手是技术,一手是市场。从企业对市场的判断来说,相对来说更看重一个企业的市场能力。因为有了市场能力,你可以去获取这个市场源源不断的优势,去改进你的技术,引进人才、加强研发,如果放到宏观一点的层面,一手是企业的实体经营,一手是企业的自然运动。现在这个行业是新兴行业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个行业变成一个传统行业。这个行业能够从金融机构、从市场获取持续不断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像大家可能知道的,很多企业现金流很好,从银行贷款,当他需要贷款的时候,去找银行,发现资格审查也没有做,授信也没有做。你提前把这个渠道打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包括在座的同行,我们能给大家的帮助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来打通资本市场的渠道。打通任督二脉。
最后根大家分享一下查理芒格的比喻,他是巴菲特的最佳排挡。他用冲浪来比较,每一次新的浪潮,这个浪潮不一定是技术变化的浪潮,也有可能是市场变化的浪潮,在一个新的浪潮来临之时,如果能够成功的站上潮头,就能站的很久。在一个浪潮过来的时候,在座的90%的企业都被这个浪潮打掉,真正站在浪上的很少。但是如果你真正能够站上去,你可以随着这个浪潮很远,一直走到行业从一个新兴产业变成传统产业为止。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家的朋友能够把握这个机遇,你可能需要花点时间好好想一下,我怎么站到这个潮头上去,怎么不被这个浪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