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2012新面孔 多款全新车型新技术令人期待

2012年01月12日07:21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作者:马海燕

  2012年已经到来,各大车企的新车逐渐浮出水面,不出意外,它们将在春节后陆续粉墨登场。这些新车除了具备最潮流的造型款式外,还将搭载行业领先的配置、使用最新的技术。这里对车企公布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假如你有打算在新的一年里购车,那么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新车和技术值得期待。

  新产品多款全新车型令人期待

  1.令人期待的新CRV

  CRV上市已有5年,按照车企4~6年更新换代的习惯,今年全新一代CRV也将隆重登场。随着时间临近,网上关于新CRV的各种流言开始满天飞,包括启用新的2.5L发动机、加大尺寸、新老车型并行销售等,东风本田官方对此三缄其口。作为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城市SUVCRV改变了整个行业,开拓一个全新市场。业内预测,新CRV的到来将引发SUV市场新一轮技术更新与市场洗牌,关键在于它能否在第一时间推出,并保证充足的产能

  2.全新福克斯杀到

  福克斯推出快7年了,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新车面前已显露出疲态。尽管销量依然火爆,但显然无法满足中国家庭消费者对更高品质车型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长安福特推出下一代福克斯自然势在必行。长安福特官方表示,该车将于年底才能推向市场,但这显然过晚。一整年的时间,可以成就一款新车,同样也可以毁掉一款新车,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有太多的诱惑和选择。

  3.迈锐宝入华

  通用在华最成功的两件事:一是别克高端化,二是雪佛兰大众化。2011年上海通用成绩斐然,雪佛兰对销量的贡献度几乎与别克对等;科鲁兹爱唯欧新赛欧成为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车型。迈锐宝将是雪佛兰今年首款新车,也是最重磅的一款新车迈锐宝在北美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次来华更是胸有成竹,在这款车上可看到通用在设计、做工、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就。

  4.宝马X1率先国产

  宝马3系将于今年底驾临,但在此前,宝马X1将率先国产。X1是一款紧凑型SUV,按照SUV市场火爆的形势和宝马的品牌号召力,X1热销自是必然。宝马X1定价取决于宝马追赶奥迪的心是否坚决,坚决则低,略微松动则会高。

  5.奔驰GLK

  无论是E级还是C级北京奔驰的销量都不如对手,无形中增加了国产GLK的压力。GLK也是奔驰在华渠道整合后的首款国产车型,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未来奔驰的在华策略。同样,SUV的身份和奔驰的品牌影响,均能给GLK加分不少,但其目标不是热销这么简单,细分市场第一位,才是其终极目标。

  新技术“智能化”或成未来方向

  1.“T”和“H”走向普及

  电动车技术在火了一把之后,迅速黯淡下去,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成为最主流的发动机节能技术。其中,涡轮增压以德系车为主,混动技术则是日系车。今年,这两种技术将有更多排量、更多版本被应用在更多新车上,价格也更为亲民,全面走向普及。事实上,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都不是新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但已被证明为短期内降低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方案。

  2.智能副驾成为标配

  在丰田G-booke、通用安吉星之后,日产也推出相应的智能副驾系统,大众本田以及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都有相应计划。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副驾系统技术门槛并不高,普及速度更多取决于成本高低。

  3.更为智能的人机界面

  2011年,乔布斯去世,但他一手创立的“苹果”正在以无以伦比的速度影响整个社会,其中也包括汽车,如何给汽车更加智能的人机界面和操作方式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事实上,不少新车已经在尝试触摸屏、一体式按键、旋钮式按键等,至于没有全面推广的原因,还是成本。不过可以预见,智能化汽车将日益增多,不是今年便是明年。

  4.自动启停开始列装

  自动启停在欧洲也称得上是新鲜玩意,但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日益提升,这一技术今年有望在新车上开始出现。这一新技术能有效降低城市堵车时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对于降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有显著效果。对于这一技术,消费者最大顾虑在于频繁启动会否降低发动机寿命,车企则称已经过全面验证,不会有负面影响。孰是孰非,还是市场说了算。

  新政策

  三包、“双反”值得关注

  1.汽车三包有望出台

  汽车三包仍在吊消费者胃口,何时能够推出、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关注的焦点。如果汽车三包实行,无疑将直接刺激汽车消费,中国汽车也将摆脱2011年的阴霾,重新踏上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2011年,汽车三包已经听证,分析人士认为,距离正式推出不会太久。

  2.反倾销与反补贴

  2011年底,中国发改委高举关税大棒,执行“双反”,制裁在美汽车。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汽车只是“适逢其时”。“双反”会否扩大范围,是今年值得关注度焦点。假如扩大,进口车企会将成本转嫁到销售中,受伤的将会是青睐进口车的消费者。

(责任编辑:杜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