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的观念里,干汽车的、爱汽车的都是男人。而事实上,在这个钢铁汽车世界里,许多美丽的女人在奉献着才干以及汗水。她们虽然身材娇小,但是胆识不输男子;她们虽然身体力量微弱,但是成绩和贡献却是惊人。就让我们在2012年的妇女节到来之际,一起看看车界铿锵玫瑰们肩负的社会责任,品读她们的人生传奇。
访通用中国前瞻技术中心总监乌琳高娃
汽车设计圈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男人的天下,少有女设计师,而有名气的就更少了。自打乌琳高娃成为史上第一个签约奔驰的中国女设计师,众多镁光灯便指向了她。她就像被套上了层层光环,一夜间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想从她身上探究,这个草原上走出来的女娃娃,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业内一直都认为,汽车是男人玩的,女人做不来。猛一下跳出个女孩子,一上来就签约奔驰,大家可能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乌琳高娃对新华汽车记者如是说。
曾就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乌琳高娃,毕业时本打算追随姐姐去日本学习设计教育,可机缘巧合般在德国奔驰Harald Leschke先生诚意邀约下,毅然决定去德国学设计。“当时挺突然的,出国前夕,妈妈还不放心的反复问我,你去德国究竟是干啥?实话讲,我自己当时都说不清楚。”她说。
英语一般,德语压根不会的乌琳高娃,就这样误打误撞的去了德国。先是作为实习生在奔驰实践学习,后进入普福尔茨海姆高等专业学院就读交通设计专业。
“德国的教学模式和国内不同,十分重视动手能力,把现实中工厂的工作流程,直接搬到了课堂之上,鼓励学生放手去做。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生中,只有约十分之一是女孩子,由于体力等方面不如男孩儿,实际工作起来很辛苦,比在国内上学时要累的多。”乌琳高娃回忆说。
毕业后,她令人艳羡的进入德国奔驰技术中心前瞻设计部,成为首位签约奔驰的中国籍女设计师,可实际的工作却并不轻松。部门负责人不了解她,似乎也不认为一个来自于遥远东方的女孩儿,有什么能耐能为奔驰创造价值。
这促使乌琳高娃必须不断向前。“德国不允许一天工作超过10小时,一般时间差不多了我会先打了卡,然后回来继续工作到很晚。”她说,“压力会不断逼迫你努力前行。”
坚持不懈的付出,终于换来了部门负责人的认可。“他很惊讶于我的努力,并最终肯定了我。”乌琳高娃说。
2006年初,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乌琳高娃,却突然离开了奔驰,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公司后来安排我做内饰,可我并不想做一辈子内饰。性格多少有些刚强的我,与奔驰沟通未果后离开了德国。”她说。
之后,乌琳高娃在中央美术学院当过老师,在乔治亚罗工作室做过汽车外饰设计师,并最终就职通用中国前瞻设计中心任设计总监。
“女孩子做这一行确实挺辛苦的。记得有次夏天工作时,屋里很闷热,男生直接就光了膀子干活,可女孩儿却不太方便,而且弄得满身脏乎乎的,也全然没有了平时爱美的模样。”乌琳高娃感慨的说。在她看来,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一个韧劲。
乌琳高娃坦承,女孩子从事汽车设计行业,不仅没有优势,还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设计风格是个人阅历和审美决定的,并不会因性别差异而有本质区别。业内虽然涌现出了一些出色的女设计师,但整体比重还是太低。在外观和内饰设计领域,女设计师估算不超过5%。”她说。
对于女性设计师的优势与劣势,乌琳高娃戏言,工作态度决定一切。“套用一句媒体圈的名言,把女的当男的用,把男的当‘畜生’用。汽车设计这碗饭也是这样,没有什么捷径和神奇的魔法,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成功。”她说。
以前总是一副学生装扮的乌琳高娃,自言现在喜欢穿的女人一点、妩媚一点,“随着社会阅历的提升和年纪的增长,更喜欢成熟、稳重的装扮。而随着穿衣风格的变化,对设计的理解似乎也有了新的认识” 。
在她看来,一个好的设计师,不能只窝在工作室里埋头苦干,“中国的年轻设计师,有时太缺乏好奇心了,以为多看名家作品,多学习实践就能成功,这种强硬灌输、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好的创意往往是神来之笔,对于设计师而言,灵感暂时的匮乏,是家常便饭,这时候一定不要拼命坚持。放松一下,听听音乐,甚至去旅游散心,好好的调整下自我状态,或许一个不经意间,就会迸发创作灵感。”乌琳高娃强调。
此外,乌琳高娃也指出,汽车设计是商品而不是艺术品。一些设计师过分执着于艺术创作,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就职西门子公司期间,接触到了很多其他领域工作,例如销售岗位,让我对设计和市场的相互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乌琳高娃说,“你只有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成功的产品。没人买的车型,即使再超凡脱俗也是失败的。”
开朗热情的生活态度和通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乌琳高娃看来,也是一个设计师所需要的性格特征,“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是具有吸引力的,会促使厂商或公司高层更认可你的产品。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必不可少,一个口齿不清、语言混乱的设计师,如何向别人描述你的设计,推销你的产品?” (新华汽车/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