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仅实现了个位数增长,不仅创近年来的行业新低,更是远低于2011年年初各大车企的市场预期。毫无疑问,2011年的中国车市受各种政策影响,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一年。
在整体表现较2010年有所下滑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们受到了比合资、进口品牌更大的冲击。自主品牌2011年的市场份额被合资品牌企业吞占不少。2011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52.3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5%,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3.28%。多数自主品牌的销量离2011年年初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
不过,自主品牌却也展现出了一种更为坚韧的精神。在2011全年,自主品牌共有96款改款、增配和全新车型上市;其中,在传统购车旺季的金九,更是有16款新车同时密集投放上市之举。这也显示了自主品牌对于市场不服输的决心;同时,这也客观地反映出自主品牌在集体壮大的事实。
尼尔森中国区汽车研究副总监赵新智则认为,在市场转型期阶段,自主品牌应该学会如何寻找新的蓝海,实现价值创新,重新来定位现有市场,抓住新兴和未来的市场,重组品牌和产品元素,从而切中消费者的需求。
2011年12月16日,根据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与2010年相比,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在车辆可靠性方面的差距缩小了34%。
2011年是J.D.Power亚太公司在中国开展车辆可靠性研究的第二个年头。这项研究衡量车主在13~36个月拥车期内遇到的问题,包括8个问题类别(发动机/变速系统、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制/仪表板、音响/娱乐设备/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和车身内装)的202个问题症状。总体可靠性由每百辆车出现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质量越高。
2011年,中国总体车辆可靠性的平均分数为218个PP100,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80个PP100。进步主要归功于“车身外观”和“发动机/变速系统”类别的质量提升;这两个类别与2010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8个PP100和16个PP100。
另外,微客细分市场的车型取得了显著进步,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265个PP100,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车辆可靠性提升。乘用车车型(不包括微客细分市场)的问题数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63个PP100。
2011年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辆可靠性分数为309个PP100,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35个PP100;国际品牌的车辆可靠性分数为177个PP100,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66个PP100。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车辆可靠性差距从2010年的201个PP100缩小到了2011年的132个PP100。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研究服务总经理梅松林博士表示:“了解车辆可靠性表现对于汽车制造商为下一代车型进行设计改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有助于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出可靠性更高的汽车,而可靠性更高的汽车通常能够保持更高的转售价值。”
在8个颁奖的细分市场中,中国自主品牌在3个细分市场中获得奖项,有6个日系品牌车型在其余5个细分市场中获得奖项:
•微客细分市场:五菱之光
2011年,车主最频繁提及的汽车可靠性问题是“空调开启后,发动机没力”、“刹车时有噪声”、“前雨刷/喷洗器——破损/无法正常工作”、“耗油量过大”和“送出的风有霉味/异味”。
研究发现,44%的车主声称他们在过去6个月里更换了至少一个零配件。最频繁更换的零配件包括车外灯、喇叭、电动车窗部件、离合器和车头灯零部件(不含易损件:刹车片、轮胎和雨刮片)。
频繁的零配件更换不仅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直接保修成本,而且可能导致客户抱怨增多和品牌忠诚度下降。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汽车研究经理陈聪表示:“车辆可靠性是车主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车主在拥车期内的可靠性体验会进而影响他们的口碑推荐和品牌忠诚度。在中国市场,我们注意到汽车制造商正在考虑延长保修期、定期的车辆检测,以减轻车主在可靠性方面的担忧、提升拥车满意度。”
出色的长期可靠性表现对于车主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度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例如,在声称没有遇到车辆可靠性问题的车主中,有35%表示“一定会”推荐他们购买的车型。相比之下,在声称遇到不只一个车辆问题的车主中,这个比例降至23%。
2011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基于11,676位在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购车车主的评价,涵盖了51个品牌的137款车型。数据采集于2011年6月至9月进行,覆盖了中国的33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