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跟长途客运、货运联系在一起的“超载”一词,近来频繁地被用在公交车上。关于公交车核定载客人数、公交车超载标准等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
有人指出公交车根本不存在超载一说;有人认为按照现行的每平方米站8人不算超载的标准,公交车将永不超载。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交车超载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公交车超载受关注
超载对于公交车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在今年以前,业内关于公交车超载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比较少,甚至这种提法都很少。
“只要是机动车都有核定载客人数,公交车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与长途客运和货运相比,公交车不论在车辆结构、行驶范围、运行速度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所以超载一说很少用在公交车上。”青岛交运集团相关负责人陈经理告诉记者。
湖北宜昌交运刘经理(化名)也表示:“最近我也看到过不少关于公交车超载的新闻,对公交车超载能有这么高的关注度,我也感到很意外。毕竟之前业内对于公交车的超载问题都是持一种比较模糊的看法,大家对公交车运力、路线的关注远远多于对超载的关注。”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一块硬伤。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提倡公交出行、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方式。
“公交车超载问题现在能得到这么大的关注,其实也是必然现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发展城市公交,呼吁乘坐公交出行。城市公交车的运力有限,乘坐公交车的人数量增加,必然会带来公交车的过度拥挤。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公交车超载的关注。”陈经理告诉记者。
公交超载标准有争议
业内对公交车超载标准的界定也不统一,现行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1年印发的《城市建设系统指标解释》,其中规定,公共汽(电)车的定位(定员)数,即额定载客量的计算公式为:客位数=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平方米)×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
另一个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例》(GB7258 -2004),其中对客车核定乘员数的规定,是根据座垫宽度和供站立乘客用的地板面积限定的:座垫宽度按每1人不小于400毫米核定;按站立乘客用的地板面积计算: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按每1人不小于0.125平方米核定。
每1人不小于0.125平方米,即每平方米站8人不算超载。近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就是这一规定。关于这一标准是否合理,记者通过实验发现,在室内,1平方米的地方站8个中等体型的人是可以的,但人跟人之间的空隙很小;在每人携带一个随身的小型背包之后,8个人就已经有些拥挤。
公交车上,由于座位和各类扶手的分割,可供站立的空间比较分散,而且不随身携带任何行李的乘客很少。所以,在公交车上每平方米要站立8人很难实现。
记者在北京早高峰期间乘坐公交车时,随机对司机和乘客进行了采访。在提到公交车超载的标准是每平方米站8人时,有一位男乘客这样说道:“每平方米站8个人,那公交车几乎没有超载的时候。就拿我自己来说,冬天衣服穿得多,人很臃肿,还背着一个电脑包,我占了差不多1/4平方米的面积。像我这样体型的人不在少数,背靠着背挤在一起,1平方米能挤五六个人就不错了。”
司机王师傅也表示:“每平方米站8人确实不太可能,别说男乘客,就算是体型相对苗条的女乘客也得位置安排得合适才有可能站8个人。但这是坐车,不是站军姿,谁也不能给乘客规定站的位置和姿势。有人背个背包可能就占了两个人的位置,有小孩举着手玩手机又多占了一块。所以即使在平地上1平方米能站10人,在公交车上也站不下8个人。要按这个标准判断超载,那估计公交车永远也不会超载。”
公交车的早晚高峰期运送的大多数是上班族和学生,记者发现,乘客中拎包、携带手提电脑等现象并不少见。在早晚高峰时期,公交车都无法达到每平方米8人的超载标准,现行的标准似乎过于宽松了些。
“现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例》是2004年制定的,但是其中关于公交车上每人的站立面积不小于0.125平方米的规定,从1987年以来就没有变过。现在全国都在倡导公交出行,但是公交车的过分拥挤以及由此产生的很多安全隐患,让很多人对公交车望而却步。要想更好地推行公交优先,对公交车超载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每平方米站8人的公交车超载标准,也应该适当调整。”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