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一些物流企业来说,一般都有固定的运输订单,而且与客户签订的多是长期合同。这些合同多以年为周期,在此期间即便是油价出现上涨,为了不丢失老用户,企业也只能按照合同规定,不能随意抬高运价。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很多车主和企业眼中看似很“幸福”的、那些已经和客户建立了油价联动机制的物流公司,实际上在运行过程中,同样要承担运价调节滞后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北京一家物流公司的相关人士就告诉记者,他们确实与一部分客户建立了油价联动机制,但这样的订单只占很小的比例。而即便在合同中注明了此项条款,其限制条件也很严格。“按照约定,只有在油价涨幅超过10%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向客户方提出提高运价的申请。而提价的幅度并非跟油价涨幅吻合,而是根据油费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进行核算后确定,一般涨幅都在2%~3%。”该人士表示,虽然这种提价申请基本上都会获得通过,但是因为客户方在处理的过程中要走完一整套程序,因此在时间上会有明显的滞后性。“整个调价周期最快也要一两个月,而在此期间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我们只能通过内部挖潜,自己消化。”
○●商用车市雪上加霜
经济下行风险未消、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减速、货币政策紧缩、刺激政策集体退出……一系列不利因素,已经让今年的商用车市大幅下滑。而现在油价的接连上涨,又让众多商用车用户的赢利状况不断恶化。在相关人士看来,来自下游的这种利空因素会抑制用户的购车需求,从而使接下来的商用车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对于这一点,一位刚刚在货运一线进行调查、走访的分析人士感受颇深。他介绍说,在考察中他们重点对重卡的运营成本和收入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目前柴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公路运价的上涨幅度。这表明在油价上涨的同时,运价没有与之相匹配。也就是说,油价的上调正在加速侵蚀商用车用户本就很微薄利润。
而这,将使得一部分用户暂缓其车辆更新计划。至于那些正在考虑买车加入货运行业的潜在消费者来说,在看到油价不断上涨,成本压力的日渐攀升,以及营运受益的下降,很有可能会加剧其观望态度,甚至不得不暂时放弃购车计划。“因此,在更新和新增需求双双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商用车市场的终端需求何时才能得到改善,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该分析师坦言。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