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汽车“驶上”信息化的高速公路,恐怕是很多中国汽车人既陌生又都想跃跃欲试的一个新领域。很多汽车企业的高层认为,在汽车产业竞争逐步加剧的今天,汽车产业搭上信息服务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美国的一家市场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车联网的产业链产值已经从2000年的5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1000亿美元。
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预计,未来5年,我国车联网业务的产值也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基于此,上海市不久前正式宣布在嘉定安亭打造车载信息服务业的基地。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教授介绍,国家工信部目前已经协同财政部共同出资打造全国性的车联网业务。一是在上海浦东新区的3万辆公交车上进行试验。二是着手在全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上进行试运行。何积丰院士强调,这是对车、对人、对路的整体监控。
与此同时,我国部分汽车企业也陆续推出了基于“车联网”的一些服务。2010年,上汽曾在MG的某款车型上预装了类似平板电脑的一种设备,主要提供资讯服务,包括让司机和乘客收听在线新闻和音乐,获取语音导航服务,打网络电话等;上海通用则主要在安全上作文章,车主与呼叫中心联系后,服务商能远程控制车子的门锁、鸣号。这样,车主忘锁车门或在停车场找不到车时就能少些烦恼;万一车子遭遇事故,车载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报告方位,为急救赢得时间。2011年底,陕汽率先在商用车领域推出了以“天行健”命名的车联网系统。同时,金龙客车联合下属的三大公司推出车联网业务,以此对抗劲敌宇通客车。
“天行健”车联网系统,是陕汽重卡对客户后市场服务的一种大胆尝试。通过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将车载终端、管理平台和呼叫中心三大子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用户效益、安全、管理三大完美变革。陕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重卡的产业中,如何革新物流运输信息化的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人、车、路、货”的四点实时信息共享,全程保证服务的快捷化、安全的全方位、管理的智能化,一直是企业苦苦思索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天行健”服务系统的诞生,在将重卡服务引领到“智慧”路上的同时,也使陕汽在重卡领域率先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加载信息智能设备,是汽车产业下一轮差异化竞争的利器,车轮上的信息服务有望成为利润的新来源,陕汽希望的是更多的权益。”
据了解,“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可以为陕汽2012款产品增加智能配货、重卡导航、车友互联、车队管理、GPS定位、行驶记录等十大类168种移动增值服务和互动服务,满足了重卡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多种需求。此外,“天行健”管理平台还可提供56种车队运营报表外加定制化报表服务,强大的车辆运营分析系统可以使车队运输管理进入到一个精细化、智能化的时代。
不过,要想真正实现上述理想状态,除了“跨界融合”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补强。如,除了需要政府建立一套完备的技术标准,破解一系列的共性技术瓶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设计好未来信息服务的赢利模式。
一般来说,汽车厂家多擅长“一锤子买卖”——钱车两讫,而服务业则讲究“细水长流”、持续收费。目前,上汽的做法是先将两年的信息服务费打包进购车款。可能因为预装信息服务终端的车型上市还不满2年,上汽至今对下一步的收费模式还没有一个说法。陕汽的做法是,免费将相关的设备安装到车型上,使之成为标准配置,然后在服务逐渐完善后进行收费。“如果不能让用户付费,车联网就变成了只是卖设备,无法衍生出一个枝繁叶茂的服务业生态。”业内专家表示,这种想法是当前的一种主流。不过,也有专家建议,车载信息服务可以不收钱,而是通过向车主推荐路经区域的餐馆、旅舍、商场等,收取商家的广告费等以赚取费用。但具体怎么做,还有什么赢利方式,仍需大量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