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凌晨,深圳滨海大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一辆日产GTR追撞两辆出租车,首先被撞左后角的比亚迪E6被搓出后撞树,顿起大火,车上三人当场死亡。
对这悲惨的交通事故,有人关注肇事者的身份和七小时后自首是否被顶包?有人关注这辆E6的起火原因。作为一个汽车媒体人,我更关注的是后者。
首先,我的态度是谨慎的,知道这一事故的缘由,可能对生产企业,对电动车产业带来的后果。我不赞成炒作,耐心等待深圳交管部门的事故分析报告出台。
但是,我并不欣赏那些有意在隐去起火的是一辆电动车这一关键新闻要素的报道,尽管E6是自主品牌比亚迪的产品,尽管发展电动车是国家高层决策。捂住真相,有悖我的价值观,毕竟,人命关天!
全球这一轮电动车研发,基于锂电池的发明,无论磷酸铁锂、还是锰酸锂路线,还没有哪一家电池企业公开宣称完全解决了电池的安全问题。其实,上一代镍氢电池,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电池爆炸也有发生。90年代末,在汕头南澳岛“国家电动车试验示范区”,参与实验的国产电动车就发生过10次爆炸,“连司机都不敢开车出去”。
近一年里,进入国人视野的电池事件,就有杭州众泰电动出租车自燃,美国通用Volt插电混合动力的电池着火等。因此E6被撞起火,是不是电池安全缺陷的原因?自然引起我的严肃关注。
尽管长期以来,我反对用大跃进方式搞电动车技术“弯道超车”,尽管我多次在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电动车的研发实验,和上市推广是两个不能混同的阶段。关注E6起火,并非幸灾乐祸,并非否定比亚迪,相反,我在微博中第一时间提到曾经目睹比亚迪的动力电池都要通过火烧和撞击实验的安全举措;我也赞赏广东深圳领导对于电动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电动车安全的核心是电池在各种动态和随机事故中的安全,这一安全系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提升是无止境的。内燃机汽车百年技术可谓纯熟,自燃、爆炸仍然屡屡发生,锂电池新科技在发展中必然更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与企业形象、地方政绩、民粹情绪一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