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解读】
车内空气质量,期待强制标准
今年9月,奔驰C级轿车因地毯异味严重,不断遭到消费者投诉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再一次引起了车主们的广泛关注。
3月1日,由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评价指南》正式实施,对苯、甲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指南》开始实施后,汽车业界开始不断出现由第三方机构基于该“指南”公布的标准对在售汽车产品进行了监测,最终得出的结果很不乐观。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不是强制标准,不具备法律约束。从厂家来说,没有严格法规的约束,自然不会给予更多重视。更为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缺乏权威的检测机构,无法给出合法的鉴定结果。这让《指南》的地位极其尴尬,消费者并不能借助《指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彻底解决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最终还要依靠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强制在企业中推广,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车展变味,呼唤成熟的汽车文化
从北京车展到昆明车展,再到成都车展,在消费者享受汽车盛宴的同时,各展台车模也争奇斗艳。但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一些造型出位、露肉无底线的车模闪花了无数人的眼睛,同时也招来舆论哗然一片,直斥车展已变为“肉展”。
我们姑且不讨论车模借助日益火爆的车展商机一裸博出位的动因何在,就车商而言,商家以利益为目标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用如此手段弄出低俗的文化来刺激大众眼球,不能不让人质疑和反感。如果车展变味成了“肉展”,即使赚足了人气,也失去了人们对汽车品牌的良好认知。其实在欧美国家,车展承载的功能,越发回归到单纯的业内交流。
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热闹的展会现场掩盖不了国内车展在汽车文化上的贫乏。裸露宣传事件更显示出当前汽车行业的浮躁。当车展沦为“肉展”,最终受损的还是汽车品牌本身。作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需要谨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则应变得更理性;而作为主办方,更应该通过车展让大家感受到真正的汽车文明和汽车文化。
大众DSG招质疑
2012年,车企在华最受关注的新闻恐怕就是大众“DSG风波”。TSI+DSG组合一直被称为“黄金组合”,然而就是这个大名鼎鼎且让大众汽车引以为豪的技术,却成为“故障毒瘤”的代名词。
今年年初,大众采用DSG技术变速箱的车型集中出现质量缺陷问题,随后质检总局就DSG问题两次约谈大众公司,但其始终拒不召回故障变速箱,而仅仅通过软件升级作为解决方案,消费者对于大众DSG的投诉至今仍居高不下。
在舆论声中,大众被推向风口浪尖,同时也陷入巨大的危机中。虽然最后大众摆出妥协的姿态,新任CEO海兹曼也在各种场合不断表示要“贴近消费者”以挽回车主对其的信赖感,但此事却不得不让人质疑: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欧美国家,大众是否还会如此强硬?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将在2013年全面实施,法规政策的完善将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走向成熟,汽车召回将成为常态。但是,在体制完善的同时,企业的责任意识也同样重要,希望大众能对消费者采取更为负责的态度,不再让“DSG风波”重现。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