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双赢背后
2012年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团以446.14万辆位居第一,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分别以307.85万辆和264.59万辆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第四位是销量大幅下滑的长安汽车,北汽集团以169.11万辆位列第五。
2012年伊始,北汽集团在内部大会上高调宣布将细化各项指标,全面对标长安集团,并且在2012年底完成了销量之外各项指标的超越。基于2013年上市融资的市场预期,以及北京奔驰的发力,北汽集团今年的战略目标锁定行业前三。
熟悉北汽集团的分析人士向记者坦言,“一直以来,北汽集团的市场导向不明显。”通过一系列资本重组,北汽集团实现了盈利结构优化。在自主品牌方面,与其他企业相距甚远的北汽集团,只能更多依赖豪华品牌的合资公司。
依靠合资公司,可以短期内快速拔高企业利润,但就大型汽车企业而言,自主品牌的成败是关键。在“集团军”主导的新一轮自主品牌热潮中,“不差钱”的资金投入与品牌宣传成为趋势。然而,在此基础上,技术研发能否取得长足进步是抽丝剥茧后的核心所在。
北汽集团的此番资本运作,被定调为改变中国汽车合资历史的一刻。“德国人是非常务实的。没有切实好处,不可能做出让步。”从事多年中德合资企业管理工作的知情人士坦言,对于北汽集团,1%股权的付出,是否是整体上市可以换回的,值得思考。
如果戴姆勒实现对北汽股份10%~20%股权的参股成功,戴姆勒作为北汽股份的股东,在北京奔驰中的实际股权收益或将超过此前的50%。但邢海芝表示,戴姆勒参股北汽股份上市将开创内地车企上市进程的先例,这在政策法规上是否可行还存在疑问。
此前,戴姆勒期望入股北汽福田参与福田汽车IPO未果。此番资本腾挪背后,戴姆勒将成功参与北汽股份的上市进程,持股中方企业的心愿已成。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