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车市3.0时代”系列组稿之一。
微薄上有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期间说,在英国看到华人的数量以及其生活方式,很认同"中国目前中华民族复兴的68%"的说法,当然同样的观点在网上被很多人说嗤之以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这些艰难的自主汽车上。
查了十月份汽车媒体关于海外的新闻,发现很多信息,"力帆计划到2015年每年出口汽车12万辆"、"长安将在巴拉圭组装轻型商务车"、"奇瑞汽车在九月份出口增长39%"、"吉利的埃及工厂投产"等,这个时候来看有必要分析一下中国汽车海外发展趋势。
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9月共出口汽车20269辆,同比增幅为39%。出口量占其本月总销量的42%,表明奇瑞对出口的极其依赖,而在国内市场奇瑞正苦苦挣扎以保持其市场份额。今年前9个月,奇瑞共出口汽车149490辆,同比增长了22%。奇瑞汽车主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如俄罗斯、伊朗等。奇瑞上月的国内外销量总计47948辆,但公司没有透露上年同期的销量。同时,奇瑞汽车与以色列投资公司以色列集团的合资企业观致汽车公司计划于2013年第4季度开始上市销售汽车。观致汽车发表声明称,该车为三厢紧凑型轿车,将在中国、欧洲同步上市。目标消费者是25到35岁之间的年青人,详细情况目前尚没有批露。2014年观致还将推出掀背式和SUV汽车。观致汽车原来的名称是奇瑞量子汽车公司,将在华东江苏省常熟市的总装厂生产这些汽车。该厂计划于年底试生产,可年产汽车15万辆。
媒体关于海外的还有长城、上汽和吉利的出口信息,上汽集团旗下商用车子公司上汽大通首批210辆整车上周五从上海码头起航,运往澳大利亚墨尔本。该公司称这是其产品首次进入海外发达市场。该车型为16座的LDV V80, 由上汽大通利用2009年从破产的英国LDV 集团收购的平台打造,并由上汽大通在无锡的工厂生产。自2011年首先在国内上市以后,该车型此前已经出口马来西亚、缅甸和南非等国家。按照上汽大通的品牌策略,在英联邦国家和欧洲地区,其产品继续挂LDV的品牌销售,以充分利用该品牌在上述地区已经建立的认知,而在国内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则采用MAXUS命名。根据LMC Automotive的统计,今年前9个月,上汽大通共售出4,933辆车。
当然媒体关于吉利汽车主要是,其拥有股份的汽车企业破产的消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称伦敦出租车生产商锰铜控股的破产对吉利的运营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吉利持有该公司20%的股权。锰铜公司由于无法获得新资金,上周向监管部门申请接受监管,这意味着公司可能破产。吉利称去年就计提了锰铜的投资坏帐,将其资产归零。此外,吉利还公告称上海LTI汽车零部件公司对其运营"可不计影响"。上海LTI是吉利与锰铜公司的合资企业。上海LTI成立于2007年,总装TX4伦敦出租车,并为英国的锰铜公司工厂提供零部件。但今年前9个月,合资公司在中国只售出508辆出租车。虽然锰铜公司陷入困境,吉利的自主品牌却业绩良好,今年前9个月,吉利共销售汽车323938辆,同比增长了11%。
2012年前3季度我国汽车出口企业规模情况表 |
从表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车企的海外市场花开多家,似乎中国民族汽车强大的任务也达到了多少个百分点。但是具体如何呢,目前最为热火的莫过于奇瑞汽车,又有新闻报道奇瑞汽车高管大换血,强调利润重于销量,这是企业最基本的规则。如果干企业不盈利,特别长时期没有盈利的迹象,那意味着这个企业没有存在的必要。单纯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真的没有意义。前两年众多媒体都在报道比亚迪汽车在中国电动车的销量以及未来的发展的时候,笔者也是这个态度,中国汽车,特别是中国自主汽车的现状不是一个百分点就能够给予长久生命力的。
之前利比亚战争期间,有个占地记者在发布前线的战报,大家都在关注其战况如何,死伤多少。笔者则关注了其报道中提到中国某车企在在利比亚的情况,那就是长城的皮卡,据说在当地很受用。去年春节假期,微薄上以为前辈,在东南亚旅游期间拍了很多关于中国自主汽车在东南亚的情况,当然同样奇瑞的汽车在那边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内,这点也很让笔者惊奇。今年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底特律年会上以为前辈的演讲中提到,奇瑞每年的销售额度几百亿但是,另外一家合资汽车的纯利润是这个数字两倍的时候,笔者也曾思考。
我们这个时候的中国市场上搏杀时,海外路线也是一个重要的路子。不少车企的海外战绩值得我们肯定。但是当一家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上做的不错的时候,其它的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汽车要切记这些个参数不是赔钱赚吆喝。而是公司切实的一个路线。我们可以在汽车企业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我们的企业,但是目的是赚钱和提升技术,而不是哪一个漂亮的数据来给外人看。
2、成熟市场的国际化还有更多路要走虽然在很多市场中国车企都在汇报良好的战绩,但是目前来看,底特律旁边除了底特律车展上有中国车企的产品出现,其余的很少见。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话低端市场上凭借性价比占据优势,在成熟市场上还有待将来发掘。自主为什么要到成熟的国际市场去拼搏?为什么要做自主汽车?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在谈,谈下来现在逐渐模糊了基本的概念。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每年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来到底特律招聘人员回国,预期你让这些人回国给你研发产品,为什么不在底特律建立研发中心,让自己的工程和一流的汽车企业工程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产品研发呢,这样整个技术趋势和方向标让工作的人员一目了然,对这个市场的认知度也有相应的提升。当然在底特律现在有长安汽车的研发中心,也有上汽的办事处。
笔者举例回答第二个问题,今年七月份,中美新能源论坛上,美国能源的官员在作报告的时候,提到了为什么要中美合作,其中幻灯片中给出了两张图片,其中一张是关于美国通用汽车照片、其二是奇瑞一款汽车照片,他抛出一个问题说,为什么要合作?仅从图片上来看,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差别。但是这两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目前这个汽车转型期,各个国家需要合作来做到最好。
当时看到这个问题有很多想法,你想想在一个中美重要的汽车论坛上,中国号称一个世界产销量第一的国家,美方拿出的车型既不是上汽,也不是一汽,而是一个基本上还没有盈利的自主汽车。这点可能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近期以来和很多自主汽车前辈和高层聊天,对这方面的了解更加深入一下,发现很多时候自主汽车并没有像我们原来的那样健康走,特别是和合资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想着这二者是一个对立的过程,事实上,很多自主恰恰像个寄生虫一样生存在合资这个链条上。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企业,纵观其自主完全不盈利,如果没有其合资的补贴可能需要很快陷入关门的程度,这个程度上,你还怎么可能让这些自主发展起来打败合资呢。
之前曾经去了湖南大学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该学院的党委书记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这些年全国各个院校都在喊着国际化,但是怎么样才算是国际化呢?不是你做个漂亮的英文网站,不是你把院校的名字弄个外文就是国际化了。你要有交互。让一部分走出去,让一部分走回来,通过这个交互,才能实现国际化。我很认同,中国汽车企业也是同样,国际化的路子不仅仅你在国际车展上花点钱展出,不是你做了过高,而是你的品牌是否真的被认知了、被消费者接受了。做到这点的,现在中国车企还没有。
笔者的文章关注度并不是特别的热,不过纵观一些读者总是以为笔者的观点过于理想,既然理想,自己抛出来包袱,需要自己来解决掉。中国成熟市场汽车国际化该怎么走?
这是个非常严格的问题,首先来讲,笔者认为该来的肯定要来的。不要想着一口能吃个胖子。不要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抄袭几款车型是中国汽车最好的出路。不要总是一心想着买一个品牌就能将企业做大做强。这是不可能的!笔者之前不系统地谈过很多事情,例如在两庞收购萨博的时候,笔者提出的建议是为什么不去买人,而去买一个要死的企业。并且这个要死的企业还有拦路虎拦着。这就是不了解的情况了,如果当时连盘端将整个人力资源购买重建新公司,这样的话技术、系统工程全部都有了,并且价钱也要少很多。事实上这些话现在说来只能算是事后诸葛亮吧。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