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沈军,在接受本报记者关于公务车话题采访时表示,消费心理的转变也不要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只要国货,关键要包容。
沈军提醒说,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从官员做起是一种好现象,是好事,但寄予过高厚望,认为这个可以挽救中国自主品牌和可以获得极大的销量并不可取。
《21世纪》:有舆论认为,普通公务用车采购门槛从18万元以下改成了16万元以下,意味着通过价格下调,变相将合资品牌的主力车型排除在采购名单之外。针对这一政策可能的变化,您如何看?
沈军:也不一定,国家有新政有新风这是好事,但是中国加入了WTO后,即使他想支持自主品牌也不能做得太过明目张胆,一般就通过标准上来限制。实际上能收到多大效果,还是要观察。
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变相的做法,比如说租赁等其他方式。但是这个政策完全没有效果也是不可能,这个政策下去以后会有什么效果现在也不好说。可能短期内能收敛点,但是慢慢地会出现一些变通的方法。
还有各地执行的力度。因为一个国家那么大,肯定还留有很多特殊的条件,很有可能各地倚着这些特殊条件就绕过国家的政策了。另外,针对这些限制条件,合资企业马上也要推一些经济型的车,另外,可能针对公务车市场推出一些促销的策略提供一些优惠。
《21世纪》:公车自主化的呼声日渐高涨,您是否看好自主品牌未来在公务车市场的作为?是否会对公务车市场上老牌的合资品牌例如奥迪等合资品牌,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此前,奥迪一直牢牢占据中高端公务车采购市场的80%以上份额。
沈军:对真正的高端市场影响会小一些,对一般公务车的影响要大一些,这一块会有些差异,我认为对公务用车这个市场,自主品牌不能寄予过高的希望。这两年,大家都想通过电动车弯道超车,形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搞好了电动车,我们就能够成为汽车强国了,现在事实证明可不行,所以光靠公务车,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来确立自主品牌的地位还是有限的。我不认为一个政策的出台能给自主品牌带来全面的希望。这确实是个利好消息,但是能有多大的影响,我持保守观望的态度。
《21世纪》:一段时间以来,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一汽集团针对红旗品牌,花费巨资打造高端省部级座驾,首批车型已经于上月交付。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950与荣威750,也积极的抢占中高端公务车市场。而广汽乘用车针对旗下传祺GA5,更是直接瞄准一般公务车,也就是在“双18”的标准之下,四处出击,收获颇丰。而尚未正式推出市场的北汽绅宝,也已经将目标瞄准了政府采购。实际上,这些努力都是自主品牌急需突破品牌高端化“瓶颈”的一种表现,进军公务车市场,以及公务车市场的示范效应,对于自主品牌的意义和价值有多大?
沈军:我觉得对自主品牌的这种上升意义大过实际意义,这种示范效应大过短期效应。中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官本位的消费心理。如果在政府官员中普遍接受和使用自主品牌,那么在民众中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因为过去二三十年在民间主流的消费心理是炫富比富,或者崇洋媚外,而树立国货也是优质的,国货也是受人尊重的,需要一个过程。自主品牌的质量也是在逐步提升,在逐步地进入到高档公务市场。这种消费心理转变,需要这个精英人群主动做出表率,所以政府这方面能作出表率就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
《21世纪》:自主品牌进入公务车采购,对豪华车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
沈军:省部级的标准并不低,3.0排量以上,35万;副部级2.5排量,30万。有些豪华车差不多已经接近这个线了,针对这个市场做一些小的调整,做一些特殊的优惠促销,完全可以进入,我觉得这块影响不大。相反,对一般公务车严格限定,可以制止拿着公款乱消费的风气。我觉得这个政策对一般公务车市场要大一些,省部级总共就几千台车,没多大量,更大的是一般公务车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