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评论:商业利益上 大众汽车文德恩赌赢了

2013年03月25日07:5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耀东

  持续3年的DSG变速器投诉,以召回方式暂时画上了一个逗号。后续关于召回范围为何缺失2012年、能否根治等争议还将让大众DSG充满变数。

  这本是一场平平常常的产品质量纠纷。但3年多的时间,让政府尊严、行业博弈、用户情感和民族自尊心等多重因素在其中发酵。现在大众应该做的是将其再度还原为纯粹的质量问题,不要因不当的言行将其政治化、复杂化。

  对于DSG事件,各方人士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不妨从纯粹的商业利益来分析一下,看看伴生于DSG变速器的利益流动。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一桩生意,其遵从的商业法则冰冷而残酷。

  2001年,大众与上汽和一汽合资成立了一个变速器厂,大众占60%股权,设在上海。这是大众在华的第一个零部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则依靠进口。自动变速器曾是大众的一大软肋,时至今日,大众以及两个合资公司都会大量采购日本爱信的自动变速器。

  大众上海变速器厂一度代表了大众在中国的零部件布局模式,即由大众中国控股,成立合资零部件公司。大众发动机厂、平台零部件公司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2007年宣布成立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是由大众独资的。这家投资1.9亿欧元的工厂专门生产7速干式DSG变速器。德国大众通过控制零部件公司的方式,控制了两个合资公司产业链的上游。

  2009年年底,DSG的质量投诉开始在中国出现。这时,大连变速器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生产,在宣传上累计为DSG投入的费用也已经数以十亿计,在战略上大众更是将DSG视为摆脱日本变速器厂商控制,与丰田正面对抗的核心武器。再没有比在中国这个法规门槛较低、消费者容忍度较大、拥有巨大消费潜能的国家,更适合推进新技术了。

  随后发生的事情不难理解。一个理性的公司决策者,在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都会选择继续加大DSG在中国的推动力度。显然,德国大众董事长文德恩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他并没有把消费者的投诉放在心上,而是在战略角度,继续扩大了7速干式DSG的装车范围和数量。

  显然,在商业利益上,文德恩赌赢了。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大众如果在2010年就召回DSG会发生什么?首先,“TSI DSG”黄金动力组合的宣传策略就会被取消,其技术形象会大打折扣;其次,按照有关规定,召回若还不能解决问题,其DSG变速器厂将被停止生产;最重要的是,其最近3年的发展势头不会像现在这么凶猛。2012年,大众在中国卖了281万辆车,相当于2009年的一倍。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即便DSG召回事件会对大众产生影响,但其巨大的销售惯性已经形成。2014年,大众新建的天津变速器厂将会投产,届时更为成熟的湿式DSG变速器将会延续其DSG神话。在利益上,拖延的3年时光,已经让大众拥有了足够的资本,甚至可以去实现其雄心勃勃的全球第一计划。用菲亚特董事长的话讲,大众可以用在中国赚来的钱,去欧洲市场大打价格战了。

  逐利是企业本性。文德恩时代的大众也不例外,这也让其成为欧洲身价最高的CEO。在中国,大众也变得更“独”,不愿意与中方分享,更喜欢建立独资的零部件工厂和研发中心,更试图扩大其在合资公司的股权。大众曾经是靠真诚打进中国的,如今的大众更愿意表现出其强硬的一面。

  商业法则是由强者书写的。相信在整个DSG事件中,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的中方股东有着太多的纠结和不情愿,消费者也有着太多的委屈。

(责任编辑:陈钇帆)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