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稻草
万没想到,还不到两周,他就打电话通知会计,说(渣打银行)总部已经批准了130万美金的贷款。
后来厦门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能赚钱,与此也有关系。丰田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分很多级别,它按照最高级别供应我们。那时国内丰田汽车很多,丰田汽车零部件生意很好做,也很紧俏。我们拿到的价格低,很好赚钱,退一步讲,即使是进来后再转给别人,也能赚钱。
这就是我跟汽车渊源的开始,谈不上喜不喜欢。当时在特区,各种各样的企业都需要,招商引资时,我接触过很多项目,引进成功的将近20个,有酒店、工厂、工业、旅游、运输公司,什么都搞,这是前因。
1985、1986年我正式离开联发公司,然后自筹资金,成立厦门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司)。这个公司是做贸易的,我也想学学怎么做生意。同时,我还有个官办公司,有个官办头衔,厦门市政府让我组建外商投资服务公司,实际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外商投资服务公司是中央下发文件,要求每个特区成立一个服务公司,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和接待外商,包括外商的接洽谈判,生活安排,项目谈成后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办手续、租厂房、进设备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做进出口公司?市政府只给了我一块牌子,让我成立公司,但没给钱,一分钱的拨款都没有。做事情需要人,人要付工资,所以,我就自己再注册了个进出口公司,这边做生意来养那边。
但当时我并没有概念,不管是不是政府出钱,公司性质有什么区别,总觉得公家的人公家的事,赚了钱,也是公家的。而且也没有投资概念,就是找找熟人,“你那里的空库房借我用用”;“哎,你那个办公室借我暂时办办公”……进出口公司做汽车零部件进口,起步很快,几单生意一做,马上就有资金,两三年功夫就赚了几千万元,有职工20~30人,最多时也没超过50人。
过渡了一段时间后,1988年厦门市委领导找我谈说。他说,你不要搞这些了,你来组建一个汽车工业公司吧。
那时我认为,做汽车比做电子或其他项目,我更熟悉。我原来在空军学过的东西,多少也跟汽车沾点关系。
为什么要搞汽车?我问。
领导说,现在二汽拿到一个30万辆轿车项目,正在定点,全国各地都跑去找二汽。成立汽车工业公司的目的,就是看30万辆能不能割一块,比如5万辆放到厦门。他还说,厦门发展没有支柱产业,汽车将来有后劲,并且这是市委、市政府办公会反复研究决定的。对厦门来说,这是个机会。
好吧。我当时也不知深浅,就答应了。
1988年6月厦门市政府正式下文,厦门汽车工业公司筹备处成立,以后筹备处三个字去掉。筹备处成立后我就开始跑二汽,从厦门到十堰,路很不好走,先转车到武汉,再倒车去十堰。这条路,我跑了近十趟,其中带市长们(市长加副市长共6人)就去过不下6次,几乎每位市领导都去过,也几乎把二汽的门都踏破了。
去过几次后,我就知道,这件事根本不可能。首先,湖北省不会把30万辆放掉。不是说过吗,你吃的湖北的粮,喝的湖北的水,湖北把你二汽养大,你怎么可以忘恩负义?其次,当时去求二汽的人特别多,而且一般都是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头登门,甚至有的还打着中央某个副总理的旗号去。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厦门算什么?我黄培予算什么?
但厦门市却一直催促我,让我再去努努力。到了1989年底,二汽轿车项目定点在武汉。(厦门)市里知道没希望了,就正式通知我,要把汽车项目取消。
这个项目本来是作为支柱产业立项,经过工商行政注册的。当时对注册资本这些也没具体要求,市里说可以注册,我们就注册了。而且我们的确也没资本,就在松柏水泥厂旁边的小旅馆里租了几间房子,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办公。小旅馆是水泥管厂的副业,大概5~6层高,叫金岛酒店。
项目要下马,我有些为难。为什么?我已经从内地招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携家带口,冲着厦门特区这块牌子而来,甚至连个特区户口都没有,非常不容易。我怎么忍心再把他们退回去?
我对市领导说,我个人无所谓,还可以去干点别的,但公司里这十几号人怎么办?因此,我不同意注销公司。
在我的坚持下,公司没有解散,但项目被撤销。厦门市计委正式发文通知各大银行:汽车项目没有了——没有的意思是不能贷款。因为联发公司有中银集团背景,我跟这些银行行长都很熟,以前经常跟他们打交道,称兄道弟,这下全对我关门了。
关门了怎么办?这就有点小故事可讲。在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有天我跑到位于海口轮渡码头的中国银行,虽然都是熟人,但是磨破了嘴皮,人家还是不松口。
我一听就知道没戏。当天我还带了一个会计。告别出来,我们站在海边发愣。一分钱都没有,还搞什么?无意中,我抬头一望,正对面是鹭江宾馆。我问会计,那里面是不是有个(香港)渣打银行办事处?
会计说,对啊。
我们到那里试试看。我说。
人家是香港银行……会计提醒我说。
试试看嘛,反正现在也没事。我说。
到渣打银行后,我们找到渣打银行办事处负责人。我当时没有名片,便毛遂自荐,先讲明自己是干什么的。然后我说,我这个公司是经过批准正式注册的,正在起步阶段,需要一笔贷款,但没有政府担保。
我为什么敢去找渣打银行?大约一年前,我曾在香港参加过渣打银行的一个论坛,当时他们讲,有兴趣进军大陆市场,并且还提到,汽车工业将来在中国很有前途,所以他们未来的业务方向,将把汽车作为重点对象。
你要(贷)多少?他问。
130万美金。我回答。
这个额度我不能决定,必须要经过渣打银行总部批准。他说,但我可以替你报告(总部)。
好。
大概多长时间答复你?他又问。
尽快吧。我说。但我心里想,一年半载恐怕都不一定有戏,毕竟没有担保。
这样吧,我争取两周之内答复你。他说。
哎哟!这下我可乐坏了。我说,两周内我等你消息。
他把资料登记好后,我们就回去了。万万没想到,还不到两周,他就打电话通知会计,说(渣打银行)总部已经批准了130万美金的贷款。
事情就这么凑巧。如果没有这笔钱,我们连锅都揭不开。项目成立时,市政府只给了我20万元开办费——只要是市里批准成立的公司都有这笔钱。但项目撤销后,开办费要退回去,以后也把开办费还给了财政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