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今年车市向左与向右?
近期来,有N多商用车界特别是重卡领域的朋友们来电或通过QQ,与笔者交谈探讨今年重型卡车总体市场的增幅是升是降或持平?对今年的车市仆朔迷离、一头雾水、莫衷一是。重型卡车市场有中国经济的睛雨表和风向标之称。它与乘用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乘用车(特别是轿车)是相对的奢侈消费品,而卡车却是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因此,卡车的这一基本属性也就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前不久,中国第一行政长官——温家宝总理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现在形势还不甚明朗,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我国经济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诸多困难后的今天,依然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复杂更多地体现在世界与本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上,体现在目前国内的调控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搞好各种关系的平衡。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碰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就会明显增大。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或将在2011年变调,货币、信贷、利率和汇率将全面进行紧缩。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紧货币、宽财政”的“全面紧缩”或许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趋紧与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是提醒汽车界的决策人,切勿盲目乐观,被去年车市意想不到的“井喷”给冲昏了头脑,盲目增产扩建。
去年,拉动中国经济的二个“引擎”—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前者正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苦苦支撑下而苟延残喘,泡沫即将破灭而崩溃;而后者在中央政府略施小优惠政策下,挂上高速档在逆市井喷飞驰急奔,对GDP的贡献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在这二年应对金融危机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中,中国汽车工业超额完成。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属于政策市场。一旦今年政策削弱或结束市场的波动就比较大,延续两年的汽车销量高增长将难以为继。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中国车市场也面临着与国家调控宏观经济一样的两难境地。汽车产业需要扶持,内需需要培养和拉动,但诸如大城市牌照竞拍、凭借停车位使用证购车以及征收拥堵费、增加停车费与车船税等地方政策造成的购车门槛可能出现,无疑将增加购车者负担,抑制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此外,笔者认为今年国际石油均价会较去年上涨,国内油价在恶霸垄断下,汽、柴油有可能突破1.0L/10元。在超高油价运行下的消费者汽车购买能力和企业利润率都将下降。尤其是柴油不断暴涨起伏将魔影,会对作为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商用车带来的负面冲击将贯穿全年始终,物流业运输成本将大涨。
今年,成长中的中国汽车与国民经济一样,似乎步入了十字路口而。动荡不安。中国的汽车市场消费到底是鼓励购买还是限制购买?到底是鼓励使用还是限制使用?是鼓励购买限制使用,还是既限制购买又限制使用,还是不鼓励购买也不鼓励使用?如今连神仙也猜测不透。反正有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做指导,瞎猫或许能撞上死耗子也说不一定,上没把握下面一头雾水,瞎碰乱撞。
B、四万亿投资与GDP之困局
去年,世界经济虽有整体复苏的迹象,但欧洲债务危机前景不明。虽然出台了巨额稳定基金,但欧元区货币统一、财政各自为政的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如果一旦危机蔓延就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据经合组织经济学部经济政策组主任库尔内德预测,欧元若贬值10%,未来五年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在-0.1%至-0.5%。
根据日前经济学家们的梳理,中国经济面临六大“两难”问题:人民币升值若过快会面临出口恶化、就业困难,不升值又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既要增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不能再走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但相应的企业成本也会增加;做为中国经济GDP为主要支撑的房地产业(全世界仅此中国)调控不可半途而废,但中国式的房地产大萎缩也对经济极为不利;政治需求的节能减排要上调资源价格,但当前飞涨失控的物价需要控制,否则将会造成社会的不安与大动荡;宏观政策退得过早有二次探底的风险,退得太晚又会加大通胀压力(实际上已经因大量印钞票而导致全面通货膨胀是不诤的事实)。
与此同时,2009年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年底到期,届时中国经济是否会缺乏后劲?去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实际上是对4万亿元政府投资的政策接续,配套措施正抓紧制定。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刺激消费政策效应2011年可能会出现递减,有些有全面退出的可能性。此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统筹城乡,提供持久扩大消费的根本支撑,都将成为今年迫切的任务。
在我们商用车行业都有这样的共识:重卡行业的景气程度跟固定资产投资直接相关。作为中国经济的睛雨表和风向标的重型卡车,既是固定投资象征又是市场消费的代表双重身份,在2011年也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性因素困扰着卡车行业内决策者对今年车市走势的判断。
日前,笔者的老朋友——业内知名的《方得网》主编、姚蔚老师从宏观经济角度——固定资产投资剖析了今年重卡的市场走势,很具有前瞻性与说服力。
姚蔚老师经分析研究后认为,我国的固定资产增速恐难继续保持2009年30%的高速增长,甚至很难维持近8年来的平均增速26.15%,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增速或降低至20%以下。在200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还只占GDP的33%,但是到了2009年,就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67%,预期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已超72%。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曾根据我国2009年前三个季度数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67%)分析表示:“在中国GDP比重中,出口和投资占到75%,而国内消费需求占比约35%,这种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无法维系。”
史蒂芬·罗奇表示:“现在是时候给中国经济‘敲警钟’了,我们看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在表面上达到了增长效果,同时也把不平衡重新压到表面之下,这又好像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2010年中国依然沿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道路前行。中国经济去年的强势可能会透支未来的潜在增长,这样中国经济仍停留在不可持续和不平衡的轨道上。”
引证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观点:“中国投资过快增长,正在诱发经济风险。”“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是可获得数据中的全球最高值。”“目前的投资增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不可持续的。”
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33.54%,得益于4万亿的拉动。随着4万亿逐渐接近尾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必将大大减少。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25.7万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2465个,新开工项目累计计划总投资额13.97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年同期回落58.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大幅减少,计划总投资额大幅回落,预示着未来一年投资增速下行。
姚蔚还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今年,在通货膨胀率高企国家的货币政策势必要从宽松转向稳健,靠继续大量超发货币来获得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难以为继。同时,考虑到我国国债负担已经很重、财政收入增速过快的这些现实,国家恐怕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和增加税收的方式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速。明后年,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这驾近些年一直狂奔的马车减速时,中国的重卡行业还能不跌落吗?今年重卡销量能否降50%类型?”
对姚蔚老师的观点,笔者虽有赞同之处,但也有异议之地。在从事了二十多年商用车市场及产品研究,对其属性笔直认为不应将重型卡车全部归类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它还有社会消费和进出口的市场需求,如煤炭的北方南运、粮食及其他民众消费品的南方北运或北方南调,还有进出口商品的运输。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出口就占其二驾马车了,至于投资也并非单一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既使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基础建设工程,也只能对重卡产品中的自卸工程车市场影响较大,而对载货车或专用车的影响却影不是很大。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不同的重卡类型产品的影响力也有轻重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C、冲昏头脑与未雨绸缪
姚蔚老师在文中指出:“4万亿既能让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的高涨与繁荣,也可能会让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的危机与萧条;4万亿让重卡行业在2010年疯狂了一把,也可能让重卡行业从高空中跌落。
笔者一年多来,一直都在关注这4万亿的动向,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媒体上,都不曾见这巨额的天文数字到底是用在了哪里?哪一地区哪一项目投资了多少?反正是一笔糊涂账,随便说胡编乱造。因此,笔者至今都怀疑这4万亿的真实性——它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了?是啊,大到航天工程小到建一个共公厕所,都可以说是4万亿的投资项目,反正从上到下没有交待清楚,也许是国家的最高机密而不可对外公布吧?至于说这4万亿对重型卡车市场的增长能有多少的促进作用,也没有个具体的数字佐证,反正是也是;不是也是,是也不是,没人去顶针的。
“4万亿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来看看,4万亿是个什么数量级,为什么4万亿能让重卡行业‘疯涨’? 重卡行业的人都知道,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卡行业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甚至有人指出,每百亿投资可能增加3万辆的卡车需求,这个数字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对卡车行业的影响。2009年、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重卡行业需求的迅猛增加。进入2010年下半年,由于4万亿投资项目陆续结束,因此重卡增速有所减缓。”
笔者认为,近二年来,国家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确对重型卡车市场拉动较大,但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按照卡车市场历来3-4年一个涨落起伏的运行规律,2007-2010年应当是重卡市场的高峰年,而2011年-2014从市场规律性上,理应是个市场“回落”年,这其中还包含了产品的报废与更新换代。特别是国内重型卡车市场在经历2005年-2006年的治超限载、原材料涨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低迷了近三年后,自2007年下半年才开始好转并发力。2010年直至2014年,应是重型卡车自身的市场规律性的滑落年,这与固定资产投资虽有关联性,但作用其实并不是很大。
况且这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也并非中央政府一次性划拨到位,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性投资充其间。为了这所谓的“4万亿”,2009年中央政府将“积极财政”用到极致,全年预算赤字创纪录地高达9500亿元,实际上发行的国债超过了1.4万亿元。不但如此,2009年之前,为了地方政府的4万亿配套资金能到位,我国在2009年首度开禁“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下称地方债),也就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而2010年,发行大规模债券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政策都得到了延续。由此可见,这4万亿是由债券组成的,并非中央政府所下拨,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开的数据显示:“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这些债务基本在新增债务中,仅有8.92%用于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建设2008年前已开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借债主要用于基建项目投资,而不是民生和企业建设。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政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笔者认为,除国家级、省级等大型工程能分到4万亿元一杯羹外,而其他的地方性投资中、小政绩工程却并没有得到实惠,因此,这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本身的水份极大,只是一个信心给力的标志性数字符号而已罢了,并不可信。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四万亿还将发酵至2011年,商用车是最大的受益车型。这简直就是空穴来风,除非全国各地方政府再加大卖地皮卖人,否则银子从何而来?!
为此,姚蔚老师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个天下掉下的大馅饼——4万亿是从哪里来的?这个4万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本不是财政上‘挤一挤、挪一挪’就能够解决的。2008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6.1万亿元。4万亿,相当于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我国财政收入就连日常的财政支出都不能维持,还要靠国债来弥补空缺,国家又哪来的钱进行4万亿的投资呢?”如果真的有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那么“国家有三种途径可以拿到这个4万亿。第一种是增加税收。2009年和去年,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大幅度增加。去年,我国前三季度GDP为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收入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4%,财政收入的增速已经两倍于GDP的增长。”(我国从国民身上征收的税费居全世界第一,现在就差呼吸空气不收税费了,哪一处不收费收税?今年的政经政策主要工作就是收费收税)
姚蔚还指出:“增加税收带来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的投资增加了,民间的投资就减少了。国家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消费减少,这在经济学上叫‘挤出效应’。前一阶段,国家发改委忙不迭地表态‘4万亿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然而事实上,4万亿产生的挤出效应是无法回避的。民间投入的减少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后续发展,当然,也会影响到就业。另一方面,4万亿投资除了挤出效应,还有一个就是效率问题。政府投资是典型的所有者缺位的投资,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政绩、工程利润甚至腐败回扣等),最容易腐败低效而且形成一系列负效应。因此,用政府的投资来挤走民间的投资,同样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知:财政收入快速增加的与此同时,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减少了。我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各地政府不断地推动投资来拉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GDP的70%以上(201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7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2亿元,占GDP的72%)。伴随着投资的增长,则是消费的下降。在我国的GDP构成中,消费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60%降到现在的30%多,而美国消费占GDP的比例高达70%,印度也有60%。由此可见,老百姓并没有从GDP的增长中得到很多好处。所谓“4万亿投资,让本来在国民收入中就占比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更高,消费的占比更低,大家看到的结果就是国家经济继续繁荣,而很多人的生活却反而不如从前。4万亿的第三个来源,就是发行货币,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大量印钞票来的最为方便、容易,后果也是最可怕的——那就是通货膨胀。”
在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已无完卵,从粮食到棉花,从燃油到橡胶,各种生产与生活物资价格就像脱缰野马一样狂涨了起来,投资和消费都无从谈起,重卡市场的放量增产岂不是自欺其人纸上谈兵?“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但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威胁面前,缺乏固定资产投资强有力的支持,民间经济由于4万亿的挤出效应而削弱,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减弱,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负债累累,‘皮之不存、毛何存焉’? 如此这样,未来的重卡市场还能那么火爆吗?!”
因此,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不会持续,重型卡车市场很有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是由宏观经济和本身的市场运规律所决定的。综上所述,各车企的决策者们决不能被去年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尤其是重卡车企不能忘却了05和06年市场惨跌场景。未雨绸缪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