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集团在资本市场上遭遇了“收之东隅,失之桑榆”的尴尬。
1月14日,长安集团旗下长安汽车募集35亿元资金,没有达到此前40亿元的募集目标。
“长安汽车的定价决定了公开增发将以失意结束,这个股价太高了。二级市场股价比公开增发还便宜,谁会去参与定向增发?”天相顾投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上述分析师认为,“长安汽车产品盈利能力不如上海汽车和一汽轿车,虽然未来有资产注入可能,但其他资产表现一般。资本市场上的反映表明了长安集团发展的现状:冒进布局,但产品和盈利能力并不支持这么快速的扩张。资本市场对长安集团的冒进路线并不认可。根据其规划来看,长安集团或面临310亿元资金需求,这远超长安集团的盈利能力。”
“大长安”质与量
在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大长安”版图路线设计中,“规模论”一度是重要的发展思路。
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首次将长安与一汽、东风、上汽一起划入“四大”之列。
长安汽车在此政策之下突变发展风格,从保守走向冒进,踏上了扩张之旅。过去两年内,长安集团收购中航汽车资产,加深合资企业合作;联合PSA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海外研发中心;另外还与5个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10月,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宣布了长安集团未来10年的品牌战略,并公开表示在2012年、2015年、2020年分别实现产销汽车300万辆、450万辆、600万辆的目标。“一是规模,二是产品……扩张就是为了应对未来的规模之争。”这被认为是长安汽车2009年以来高速扩张的战略逻辑。
但是扩大规模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长安集团发展过于冒进,其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运营能力并没有支撑起这样的扩张。
首先是长安集团对中航汽车资产的整合不够迅速,且缺少有效率的利用。长安、哈飞和昌河三个品牌在微型商用车领域一直有竞争,长安集团选择继续保留哈飞和昌河品牌,品牌存在集团内部竞争。同时,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整合也拖泥带水,与铃木汽车的战略合作关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其次,长安汽车主要产品比较低端,利润率比较低。2009年,长安汽车销售收入1054亿元,利润为23.83亿元,利润率为2.26%,而销售收入为1180亿元的广汽集团,利润为122亿元。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利润率也都在8%以上。
面临310亿元资金需求
面对大量的资金需求压力,长安汽车失意资本市场将使得未来的融资之路更为艰难。
去年7月,长安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PSA)在巴黎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将成立一家新合资公司,双方的股权比为50:50。
去年6月29日,长安集团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正式签署了北京基地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房山区建设一个年产能为50万辆的新工厂,该工厂将生产长安集团的B级高端轿车。
去年5月份以来,长安集团先后与黑龙江、景德镇、南京、合肥和北京房山等7省市区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长安汽车的版图一夜之间扩张至全国东南西北。
长安集团还面临着巨额的资金投入。公开数据显示,仅深圳、合肥、河北定州和北京,长安汽车的投资总额就达250亿元。此外,根据协议,长安集团接盘云内动力之后,未来5年内将投资60亿元作为回报。
上述证券分析师指出,以此统计,未来5年长安集团将有310亿的资金需求。而2009年长安汽车利润总额仅为23.83亿元,新建项目的投资相当于其2009年利润的10倍多。长安汽车依靠本身的利润很难支撑这么大的资金需求,这样的冒进发展,无疑在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