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如同1982年的拉菲,透过瓶子都能醉人。
短短的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数字,由2000年的200万辆,攀升到2010年的1800万辆,并成长为今天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比原来普遍预测的时间提前了5年。中国的汽车企业由一个面目不清的蛹蜕变成今天光鲜亮丽的彩蝶,跨国公司在中国排兵布阵,自主品牌迅速发展,新车型、新技术如雨后春笋;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从一个最令人担忧的产业变成一个最令人振奋的产业。
即使到了现在,强盛的市场潜力,仍然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全球汽车业的目光。
进入2011年,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博弈和争夺将更加激烈。上海车展的平台上,呈现了数以百计的新车。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无数,那个“老三样”横行的时代早已远去。今天,汽车的蛋糕变大了,但我们也看到,拿着刀叉来分食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刀叉很可能转瞬间就变成进攻的武器,来争夺市场的蛋糕。
进入2011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站在年产销1800万辆的高点上,中国汽车工业到了由大到强的节点。业界主流连同非主流的声音都在问,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国到强国的道路究竟有多远?
没有人能够计量和预估。但是,大国华丽转身之后,必然需要沉静反思。自主品牌在多年的增长和蜕变之后,虽成长显著,但压力同样明显,甚至仍无太多优势可言。纵观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是蜕变成一个被倾销的市场,还是奋而崛起探寻自主生存之路?答案显然是后者。
而且,不光是自主品牌,即使是跨国大佬,合资巨鳄们也在面临新的形势,面对中国的新风向、新机遇,他们将如何在中国这片热土上鏖战?
特别是,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的发展和比较快的拓展,汽车产业发展也确实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路在何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财经日报》邀请中国经济学家,行业高端人士、车企老总,共话中国汽车发展路。其中,与经济学家探讨中国汽车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与行业专家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跨国公司高层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如何将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运营相结合,确立竞争优势;与自主品牌老总探讨民族汽车工业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同勾勒、一同探寻中国汽车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