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Quattro GmbH技术开发部领头人斯蒂芬·瑞尔说,他们开发了新的进、排气部件,但没有大规模更换主要部件或附件。为了达到标称的408马力输出,这台2.5升发动机加装了一个巨大的涡轮,并且采用更加激进的凸轮轴轮廓,电脑设置也调整至与之配套。6速手动变速箱、中央差速器以及矢量扭矩分配后差速器则由另一个同门亲戚S5车型友情贡献。无疑,奥迪走了条近路,Quattro Concept基本上是由现役量产车配件组装而成的。
去年大众集团收购了位于都灵的意大利传奇汽车设计工坊Italdesign-Giugiaro,Quattro Concepet顺势借力,委托其设计了它的车体和内饰。许多车体部件是由易碎但容易弯曲的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构成。但意大利历史更悠久的是金属制造工艺,因此Quattro Concept的车体大部分使用了金属,车门是铝的,只有发动机舱盖和掀背式尾门是碳纤维的。难怪奥迪愿意让我们试驾这款概念车,它有着使不完的旺盛精力——这才是他们生产线上的主要材料。
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奥迪只做了制造冲压件外侧形状的阴模,也就是冲压出车身外部形状的合金模具。工人们用汽锤将铝板压入模具中,埃格尔回忆道:"他们真是这方面的艺术家"。在得知车体是由铝合金制成后,再看冲压在C柱上的奥迪Logo,多少会让人赞叹不已,毕竟铝合金并不是一种能不皱不裂地冲压出如此精细图案的理想材料。
我们先前就在车展上见过奥迪这副张着血盆大口的前脸,比如2009款的e-tron概念车。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终于改变了令人厌烦的几乎覆盖整个奥迪公司的格栅式前脸,取而代之以一个黑森森的大窟窿,仿佛车头被导弹贯穿。尽管如此,还有些小细节,如直接压印在纯碳纤维发动机舱盖上的奥迪Logo,全碳纤顶棚,以及奥迪拉力英雄Walter Rӧhrl在门柱上的签名,这些都让这辆名字质朴的三门Coupe更具独特性和时尚感。
电动车门的开启可以通过一个遥控器控制,有些像DVD机的碟舱。不过奥迪还是很好地避免了那些概念车常有的,为华丽而华丽的、糟糕的、所谓的未来设计。几个小按钮就可以控制空调及数据屏幕,所有的参数会显示在驾驶席前方的一个彩色屏幕上,但糟糕的人机界面让它透着浓浓的刻板的德国味。
电动座椅和四向可调的方向柱证明了这台概念车的设计是为了给人开的。高高隆起的中部扶手将已经狭窄的驾驶舱切成了两块,其主要由哑光碳纤维和驼色皮革按50/50的比例拼合而成。产品的实用性能,诸如头部与腿部空间、视野,在概念车上一般都会被"装酷"牺牲掉,但Quattro Concept却很好地保留了它们。
在高耸的变速杆旁边有一颗红色按钮——来自R8的部件——唤醒那台五缸发动机,它发出的声音被描述为性感的呻吟,偶尔松开油门,涡轮泻压阀发出的尖啸声同样令人无法忘怀。换档手感紧凑油润,远胜过我们用来对比测试的TT RS,而离合器踏板脚感的细腻堪比天鹅绒,即便穿着工装靴,也能很轻松地驾驶。
奥迪公司的监督人员看得很紧,只允许我们开到96公里/小时,并且只能跑一些温和的弯道。因为有过RS5的驾驶经验,所以Quattro Concept的过弯循迹性和直线稳定性都没让我们吃惊,转向又轻又快。
几个小时的试驾后,我们与Quattro Concept充分磨合,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台日常代步工具。方向盘的手感轻盈敏捷,环抱式驾驶舱相当友好。唯一要抱怨的是空调温控系统,它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我们不得不经常开窗通风。
先前车展上有奥迪的公关人员散布谣言说Quattro Concept作为一台限量版旗舰车,上市价格会高达25万美元,其依据是因为它使用了大量异国风情的轻量化材料,我们认为这是掩人耳目。它"只有"408马力的5缸发动机,一个小巧的车身,即使车顶比RS5还要低上4.1厘米,它们也应该处于同一个售价范围内。任凭销售员再怎么舌绽莲花,恐怕也无法说服客户放着118450美元的R8不买,而去选择25万美元的Quattro。
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定价大概是97750美元,巧合的是,这也是2011款保时捷911卡雷拉4S基本型号的定价。让一个奥迪业务经理舌头打结的最快办法就是问他一个关于保时捷的问题,在大众帝国内讨论两者的市场重叠是极不明智的举动,尤其时值大众正在逐渐与保时捷整合。
我们在埃格尔身上试验了一下,他和瑞尔以及陪同的公关人员一听到问题就开始互相推荐对方回答,答案也雷同,Quattro只是一款有个性的试验车,没有商业计划、没有商业决议,甚至没有商业时间表。他们甚至绝口不提保时捷三个字,这还是在周围没有斯图加特黑种马的情况下。
不过奥迪已经在保时捷的地盘里建立了第一个滩头阵地:R8,而Quattro Concept就是第二根楔子。对于那些手握保时捷911的预算,却冀望更高的舒适性和日常代步需要的人来说,Quattro是完美的选择。对此,我们想对奥迪说,andiamo!(意大利语,意为Let's go!)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