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个注重品牌的城市,笔者没有得到考虑自主品牌的肯定答案。在调查中,笔者得到了令人失望的各种对自主品牌轻视的看法,品牌价值低廉、车型品质无法保证、品牌本身有违自身价值观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虽然这些品牌以及车型将来必定代表了中国力量,可是不够有力的营销手段以及消费者对其错误定位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自主品牌在日趋激烈的车市面临重重考验。
自主品牌附加值较低
目前,超过15万元以上的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没有选择余地。“与其买一辆无人知晓的自主品牌车型,不如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合资品牌。”陈先生说自己是属于新一代的换车车主。“我现在开的是景程,当初就考虑到它的性价比高。”当初作为家庭第一辆车,景程满足了陈先生全家的需求,不论是市内接送还是外出郊游,价格与空间大小都绰绰有余。“再换车,对一些人性化配置有一定的要求,当然也希望在品牌上有一定的提升。不是自主品牌不好,只是低价位的品牌形象、高返修率让我不想考虑。”
大集团自主较受青睐
“对于荣威与MG品牌,市面上认知度很高,大家也很乐意去了解。”上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是收购了海外知名品牌,他们的车并不难卖。实际上,上汽集团主动将罗孚品牌降低身段,以时尚精品为主打模式,的确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成功的时尚营销手段,也让更多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将其纳入考虑范畴。一位MG6的年轻车主表示,家中长辈已经有车,自己完全是按照个性需求选择了该车。“MG没什么不好啊,技术成熟,又够炫。”
缺少客户体验与品牌宣传
在笔者做的小规模调查中,上海车主中,几乎没有人乐意选择纯自主品牌车型。不少车主对传祺、宝骏、理念等品牌车型处于完全一无所知的状态。“15万元能选择更好的车子,对于没有口碑的车子,不太敢下手。”眼下,消费者在挑选车型前,不仅对其品牌附加值有一定的要求,更多地期望都在实用测评上。“即使自主品牌出了一款看似十分棒的车型,我也想知道它到底开起来是什么感觉,除非自己亲自体验,否则很难相信。”
15万元 自主品牌难选
在15万元的价位里,笔者翻阅了自主品牌车型谱,几乎没有几款可以选择的车型。而这些车型虽然出现在型谱中,却在经销商处得到没有车的回音。连经销商都不将其纳入销售范畴,作为终端消费群体的车主,对其更是知之甚少。“我从来没见过有高于15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如果算上合资自主品牌,也就这么几款。”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和品牌附加值的可靠性占据了选车的主导地位。“这种车型我们不会去进,平时不宣传,没有人知道,你如果需要可以预定。”在奇瑞的经销商处,笔者得到这样的回答,该销售员同时还推荐了一些性价比更高的车型,“其实没必要花这些钱,我可以推荐给你更实惠的,东西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