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在与日方沟通时,“面子”被翻译为“Face”,但日本人的第一感觉是“脸”有什么好说的。“那段时间我们很纠结,纠结怎么才能说清楚这个事情。”当时为了解释这个“Face”,中方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把顾客的原话翻译给日方。
“一开始,日方研发很难理解为什么后排要坐三个人。我们给他们看了一张照片,一辆摩托车上坐了四个人,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中国需求。”王峰就是这样给日产的研发人员介绍中国市场的需求的。
循环的研发系统
解释“Face”可能只需要3分钟,但是理解Face,日产的研发人员整整花去5年。
最直接的案例是2008年上市的新天籁。特别是2004年上市的老一代天籁遭受市场冷遇之后,日方的研发人员才开始耐心地听取中方的意见。
“不仅需要大气,还要舒适,配置齐全,当然必须要有面子。”王峰这样解释新天籁在2005年进入开发阶段的时候,中方的意见。
2004年7月18日王峰进入东风日产,此后一直在研发部门工作。他目前的职位是研发部商品检测科科长。商品检测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正在研发的产品,作商品性评价。王峰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商品性,就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评价一款产品,是一个感性的评价。”
新天籁“应中国而生,驱中国而动”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王峰更愿意和我们谈谈2011年上市的新骐达。这是王峰最得意的作品。“因为这个车我从头跟到尾,从上一代颐达开始,2004年在中国试做这款产品时,我就介入了,一直跟踪到现在新骐达的量产。”老骐达在油耗上有很好的口碑,但在外观、内部空间上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通过调查,王峰和同事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反映老骐达的后排如果坐三个人会比较挤,尤其如果是老人坐在后排的话,舒适度很低。
针对该问题,王峰和同事在新骐达的研发过程中,对后排的宽度、扶手、门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骐达也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后排坐三个人的舒适度也明显得到了改善。为了了解顾客如何看车、选车,王峰和同事会到4S店观察,甚至连顾客开关车门的动作都要注意。
东风日产的产品开发系统,是一个循环体系。任何一款新产品的开发和引入,第一步都是企划部提交企划提案,提案中需要说明大概在什么时候导入什么样的一款产品,建立一个概念。
当这个概念树立之后,研发部门开始运转。首先是商品检测科开始有针对性地去做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这款车所针对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生活背景如何,他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是什么,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等等。研发部门除了要对目标顾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考虑该车型的竞争车型,目前和将来在市场上的状况如何。在所有研发部门做的调研中,中国市场的各种特色需求、要点都要集中考虑。
完成调研后,研发部门需要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产品的每项数据、性能进行设定,形成提案。提案完成后需要跟其他研发团队和日产技术团队进行交流。
当提案得到确认后,设计部门要针对已经被通过的性能指标进行设计、开发。开发完成后,就进入到试做阶段。在供应部门的支持下,先完成样车的组装。组装完成的样车需要接受各个部门的检测,以确认是否所有设定的性能指标都已达到。
当样车的所有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时的预期,就标志着这款车达到了量产的质量要求。此时会有东风日产的决策层做出判断,该车型能不能进入市场。
新产品进入市场,并不是整个产品研发的终点。
新产品上市之后,研发部门需做的是密切关注客户的反馈。有在前期设计、研发中考虑不周的地方,研发部门都会完善或者更正,这种完善一般都是通过小改款来实现的。另一种情况是:产品在有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适合在这一代车型上做出修改,遇到这样的问题,研发部门会将收集到的情报录入数据库,在下一代车型开发时给予解决。
独特的中国“面子”
向日方的技术团队介绍、说明中国市场的特有消费需求,是东风日产中方研发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峰回忆这些年在东风日产的工作时说:“最开始,我们去襄阳做检测,是去给日产的人加油助威的。他们去做试验,我们一起过去只是签字、安排他们吃饭住宿。他们的试验报告出来以后,我跟他们说,报告我复印一下,也好回去写个报告交差。日本人不干,说只能给你们看,不能给你们抄。”
当时中方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
不过,从2005年开始的新天籁研发,是中方研发人员参与到产品性能设定中的第一次。
舒适度一直是中国人购车时着重考虑的方面,而在座椅上,中国消费者普遍具有“真皮情结”。在新天籁的开发中,王峰和同事告诉日方,中国人喜欢的是真皮座椅,“喜欢沙发的感觉”。在理解了中国顾客的需求后,日产专门针对“真皮沙发的感觉”进行了设计。
“真皮沙发”仅仅是日产了解中国需求的一个开始。根据东风日产的总结,中国人买车,第一感觉很重要。中国人买车会考虑什么?王峰的回答是:“第一是面子,第二是大气。”王峰说:“这两个词最早是在开发新天籁的时候提出来的,在新骐达开发时开始向日方灌输。”
日本人对“面子”这个词,完全没有概念,包括日产在欧美的员工,他们也不能理解这个“面子”。在欧美,消费者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你跟他们说,中国人买车是为了在意别人说他怎么样,他们脑子里绕不过来这个弯。
最初在与日方沟通时,“面子”被翻译为“Face”,但日本人的第一感觉是:“脸”有什么好说的?!“那段时间我们很纠结,纠结怎么才能说清楚这个事情”。当时为了解释这个“Face”,中方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把顾客的原话翻译给日方。很多顾客都不会直说“我要面子”,但他表现出的意思就是“我要面子”。时间一长,日方的人听得多了以后,慢慢就开始理解到“面子”的含义了。
经过这些年的合作与沟通,东风日产的日本人已经对“面子”一词有了深刻的认识。王峰笑着说:“现在日本人在做报告的时候,都直接写面子,或者用拼音‘mianzi’。有的时候我们去问他们这车哪里不好,他们会直接回答‘没面子’。”
随着骐达、新天籁等车型在中国的相继成功,日产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日方的员工会看《人民日报》海外版。王峰说:“他们时常会发一段原文和一段他们做的翻译,问我们翻译得对不对。”
日产的车型是全球开发车型,如果东风日产不提出中国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导入市场的产品就是直接照搬欧美或者日本市场的产品,现款的逍客就是这样的代表。
如今,东风日产的产品,在开发初期,中方的研发团队就会把中国市场的情况传递到日方开发部门,中日两方的研发团队会共同讨论,在产品的设定上,东风日产力求最大化地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王峰和他的同事已经在考虑如何让下一代逍客更为贴近中国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