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的人事变动一直是圈内人关注的焦点,但今年的人事变动格外的多。从朱福寿成为东风汽车总经理到许宪平被任命为一汽集团总经理,不难看出,国资委和中组部的领导希望通过年轻化来使一汽、二汽的发展更具活力。但“国企”的性质不得不让这些大集团背负更多的“政治任务”。就像一汽马自达副总经理于洪江,上半年销量的下滑可能并不是其离开的全部原因,主导马6降价策略而影响到了同平台生产的一汽自主品牌奔腾的销量,这恐怕是于洪江被离职的更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似的是比亚迪的夏治冰,激进的营销策略成全了年轻的比亚迪,但也激化了矛盾。在市场相对低迷的环境下,营销老总们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成为了销量下滑的替罪羊。
许宪平半路杀出 昭示国企年轻化
一汽集团已确认许宪平为集团总经理。现年47岁的许宪平搞技术出身,先后任一汽丰田项目筹备组副组长、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一汽集团副总经理,据说在一汽集团领导成员中排位老九。
围绕一汽集团空缺的总经理这一职务,媒体在半年中把一汽集团各个副总包括主要子公司的总经理几乎猜了个遍。一度呼声很高的秦是焕明,6月中旬,一汽集团一位内部人士曾向外界表示人选是滕铁骑(现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但是后来又有人说是一汽轿车股份公司总经理张丕杰。
“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计划用于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达1500亿元,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的实现均需要资金的支持;同时,徐建一已经将发展自主品牌放到了显著位置,而整体上市正是一汽集团向自主品牌输血的主要方式。
业界人士指出:“总经理职位的价值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和发展速度,对一汽集团来说,只有先解决总经理任命的问题,才谈得上提升执行力和实现战略。”
整体上市是一汽新任总经理面对的第一个挑战,目前,在三大汽车集团中,一汽是惟一没有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上市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意味着一个广阔的融资平台,意味着为长期规划和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自主品牌。
于洪江被离职 误伤奔腾恐是主因
在徐宪平将出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的同时,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离职。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临近,高层人事调整也已经开始。关于于洪江为何突然离职,以及离职后的去向依然扑朔迷离。但是这与许宪平上任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有的媒体评论:于洪江在一汽马自达主管销售期间,仅靠马自达6一款车型创造了国内汽车销售的一个奇迹,在业内素有“营销大师”的美誉。对于其离职消息,业界人士大都表示震惊。
于洪江的离职和夏治冰应该有类似的情况。1-8月一汽马自达销售汽车88316辆,同比减少5%,仅完成全年20万辆销量任务的44%。马自达(中国)董事长兼CEO山田宪昭表示:“虽然销售状况依然严峻,但9月份将计划通过加强销售和扩大销售网络,努力恢复销售势头。”但是有人认为,市场好时,问题均都粉饰,市场一旦转冷,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今年以来,马自达遭遇日本地震重创,又遇中国车市转冷,而主打新车睿翼由于过于自信,定价过高而招来冷遇。马自达单方面挑起价格战对奔腾品牌损伤也不小。所以不仅仅是“加强销售”的问题。
于洪江的去向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从现在猜测的两个单位看:自办公司,或去其他集团,表明一汽集团对于洪江的处理上可能比较硬化,而于洪江也可能不肯承担马自达销量下降的全部责任。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常见,因为国内企业也好,合资企业也好,业绩欠佳时,首先受伤的是销售负责人,而且很多人无法在内部调整,只好背井离乡,应该是非常杯具。
重提夏治冰 营销老总的杯具命运
夏治冰辞职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但是由于比亚迪销售部门裁人,这个事又被联想起来。
在夏治冰的带领下,比亚迪汽车开创了分网销售的模式和“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战略,在2008年至2010年,比亚迪汽车实现了36.41%的复合销量增长速度,成为自主品牌中增速最高的企业,被誉为业内的“黑马”。这说明夏治冰确实“有两下子”。
2010年,比亚迪的翻番奇迹终止,当年80万辆,后来调整为60万辆的销量计划最终只完成了52万辆,在渠道扩张的过程中,也遭到了终端经销商的集体抵制,并最终演化成了一场渠道危机。当年退网的经销商多达308家,整体经销商退网比例高达22.63%。退网导致的渠道危机,也成为比亚迪汽车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当时,王传福与比亚迪的管理层没有选择换人,而是稳定团队先灭火。夏治冰在微博上说:“由于我个人的急功近利,误导了公司及销售团队。我定的策略对商家苛刻。我要求过高,团队压力过大后管理渠道用力太猛,伤害了经销商朋友,于此致歉。”在去年9月的比亚迪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夏治冰宣布了“营销新政”:压缩销售目标、收缩批发量、成立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加快提供新产品等。今年5月起,比亚迪新的战略车型S6开始在全国分区域上市,销售势头很好。7月大连媒体报道:目前S6无现车,接受预订,提车时间为2个月左右,提前提车需加价。这说明其实比亚迪早已经转变战略,取得了好的效果。
从夏治冰个人来讲可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无力回天,所以他的辞职为比亚迪调整战略提供了新的机会,包括启用新领军人物、合并过多的销售分网、裁减人员。不如此,比亚迪将真的会滑入无底深渊。现在看,按百万辆规模组建的销售队伍确实庞大,所以必然要精兵简政。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采取一些断然的措施也是不得已的事。如果今年能完成销售50万辆,也基本上达到了原来的企业发展规划目标。
事实上,国内其他企业也在进行类似的调整。近来传言掌舵江淮20多年的左延安要退休,有人猜测是正道公司事件,我觉得不是。因为据说最近江淮的工作会议讨论了江淮未来渠道模式的转变以及未来公司的人士变动,这一系列方案已上交江淮董事会,左延安退身也就是整合的一个铺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市场变化莫测,因此必然要经常进行调整,包括重大的战略调整,否则就难以持续发展。
(作者: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 贾新光)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