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回家途中突发交通意外,为乘客和驾驶员提供最后安全屏障的安全气囊却无法打开。当受害者向汽车厂商讨要说法时,却因安全气囊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安全气囊在交通事故中提高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据统计,安全气囊在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能够保护约三分之一的人员生还,另外,六分之一的驾驶员或前排乘客能够在碰撞中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而被拯救。当然,这是在安全气囊能够及时、准确打开的情况下。
安全气囊该在什么情况下打开,这是个技术难题。汽车安全气囊也有负面效应,气囊质量不大,但瞬间展开的速度却很高,对人体能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展开不适当或者乘客坐姿不正确,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每一次打开就意味着几千元钱的损失。所以,安全气囊并不是打开得越早、越频繁就越好。
对汽车厂商而言,安全气囊“怎样都不打开”比“动不动就打开”要好得多。前者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只需一句话就可以搪塞:撞击力度不够。而后者,很容易就被认定为质量问题、产品缺陷。两相权衡取其轻,很多汽车的安全气囊就成了个摆设,打开所需的撞击力度设得越大越好,反正不用打开。在没有标准、没有权威鉴定机构的情况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弱者的消费者,要想从汽车厂商手里讨个公道,确实是难事。
虽然每一起交通事故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要安全气囊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及时打开确实很难,但是车祸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的碰撞速度、强度却是可以大致测定的,给安全气囊定下这么一个国家标准,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维权,更是保障车内人员安全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