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1月5日、6日,由第一电动网主办的“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盛大开幕。本次盛会将汇集国内政、产、学、研各界顶尖专家代表,以及美、日、韩、欧等多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共计500人,共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在本次大会上,搜狐汽车对浙江众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浩做了专访。
搜狐汽车:提到众泰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2011年4月的自燃事件,此后,众泰做过哪些改进和调整?
张浩:我们在人员的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首先,原来我们是做插充式的电动汽车,但在去年的电动汽车出租车上项目以后,我们战略路线改为插充和换电并举。现在在国内有两种说法,换电式电动汽车在中国做不大。因为他们觉得换电的模式在美国是被否定的,在中国是一种尝试。但是在国内希望更多的是插充模式,因为比较方便,在城市的郊区或者个人,费用还是比较低的。我们今天发布的白皮书,经过数据分析以后,两种模式的支持比例是51:49,几乎达到了一半一半。目前为止我们经过了两年的路线摸索,尤其在去年我们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国内纯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应该是插电和快换并举的模式。
搜狐汽车:那两种模式的产品在产量上也是相当的?
张浩:产能上现在是换电模式产品要大于插电式产品。
搜狐汽车:还会调整吗?
张浩:现在我们的产能是根据我们实际的定单调整。上个月我们跟国家电网交付了110台的快换模式,插充是40多台。
搜狐汽车:除了人事外,还有其他调整吗?
张浩:我们把预防机制和追溯机制建立起来了。我们在杭州的金元科技公司研发中心的二楼上了一套几百万的GPS系统。这套系统能对汽车的电池、电量、负压报警、温度、充电时间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采集以后的数据我们会在系统里去分析。对以后车辆发生了电池过热,或者漏热以后,危险,我们会提醒司机进行检查,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话人员。我们已经派了人在电动车运行公司,我们会在现场找到这个车进行检测和检查。在有类似事件发生之前,我们会有一个预防机制。在事件之后有一个追溯机制。这个电池在哪充的,电池的温度是多少,有没有出现过报警,报警以后我们是怎么处理的,这全套的数据我们都有。
搜狐汽车:这种监控是由一个团队还是几个团队来运作的?
张浩:一个团队。监控中心隶属于浙江动态新能源科技公司销售中心下面一个中心,新成立的。这个中心是在4.11自燃事件后成立的。为什么要成立这个中心,也是要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要求。因为在4.11以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对这个事件的反省,我们是车辆的提供方,我们是主机厂,电池不是我们的,电池是电池供应商的。但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因为心脏停止了跳动,别人不会说这个心脏死了,而是说人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些责任,但是我们背负着更大的压力。
搜狐汽车:因为大家不知道电池什么牌子,知道车是什么牌子。
张浩:烧的是电池,而不是汽车。
搜狐汽车:你也提到自燃是由电池引起的,那此后对供应商管理是怎么样的?
张浩:产品一部分供应划归集团统一采购和管理。因为我们集团的采购部门是一个有着50多年以上的规章的公司,比单独的采购、协议方面更有实际的管控权和话语权。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是在电池、电控和电机。电机这一块是比较稳定的,通过这两年的示范运营,电机的问题,包括我们也派了一些团队,也外聘了一些在电机行业有话语权和技术专利的专家到我们公司来。我们也跟很多的电机企业共同的在电动汽车专用电机上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技术经验的积累。在电控上面,我们本身在电动机上面有52项国家级的专利。这52项的专利其中涉及新能源公司的有50项左右。同时,我们还在做大量的新的技术路线的准备。比如说燃料电池方面的准备。我们现在还没有投入到这个方面,但是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混合动力方面的研究,我们也做了一些这样基础性的电机工作。
搜狐汽车:众泰以及沃兰达发生自燃事件后,要如何才能打消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顾虑呢?
张浩:磷酸铁锂电池可能会燃烧,但是决不会爆炸。第二,电动汽车和传统车在对比中,传统车的自然事件比电动汽车要高了很多倍。首先是它的保有量比电动汽车要大。第二,电动汽车的自燃,这里面有两个事情可以考虑,一个是电池的温度,电解液的漏液。杭州事件是因为电解液的漏液导致车辆的易燃件过热导致的。电动汽车是一个新兴事物,人们对它产生恐惧的心理是正常的。我们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也认为这个事情是有风险的。但是经过两年的沉淀、分析和学习、判断。目前为止,通过监控以后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是绝对安全的。我们也想澄清一个事实,我们所做的插电式的220伏电动汽车,没有发生任何的过热和燃烧的事件发生。这是真实的。因为我们自己,包括我本人都在使用电动汽车,包括我们的董事长和新能源公司的总经理都在使用电动汽车。两年了,我们没有发现过类似的情况。唯一一起就是在杭州快换的电网的电池。
在自燃以后的第二个月,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这个项目开发整个的运作,用两个月的时间论证,在9月份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把我们所有的车量都已经开始安装了GPS分析仪。所以我们从9月份到现在的数据是比较完整的。今天白天给我讲到的数据是运行的单台有达到5万到3万公里的。这不包含安装GPS以前的数据。
张浩:我们在这个行业上的优势是起步较高,量比较大。数据积累在国内目前为止应该还是属于第一位。因为我们这个数据交流也是通过科技部通过了上海电动汽车合作伙伴组织反馈过来的信息。现在国内做了这样的三个企业。我们是一个领跑者,同时我们还是一个实践者,我们一直在做大量的实践。最终我们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普及者。这是我们当时在新能源公司,吴总提出了,从领跑者到实践者到普及者的过程。我们前年做了领跑者,三年。我们从09年开始领跑,到10年是实践,到11年的普及,我们是这样一个过程。2012年我们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跟社会各界媒体,包括各种市场的平衡中,我们想找到一个真正的突破点。可能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电动汽车最终会怎么样。按照现在的规律来讲,在2015年的时候,电动汽车肯定会有一个小的发展的高潮,应该占传统车比例的20%。这个数据来自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的分析。众泰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里面往前不断的摸索和前进。
搜狐汽车:您刚才也提到我们现在有插电式,有换电式,各种技术路线的产品都做的话,会不会众泰的投入变大?而且因为目前的推广没有拓展开,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如何保证持续的发展?
张浩:在技术路线上我们始终坚持了要走纯电动汽车这条路线。我要讲讲技术路线的问题,第一,技术路线的发展是从混合动力开始,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向纯电动,向氢燃料这四个过程。我们省略了其中的前两步,我们认为对环境的贡献,纯电动是真正的零排放,而且是技术比较单一的产品项目。混合动力也是双系统,他既有发动机,也有电驱动。这种模式在国内尤其做的比较多,长安、比亚迪他们做了这样一些项目。众泰在这个行业里面,为什么要走纯电动?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对国内的电池电控和电机的技术我们是做最早的探讨者。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觉得纯电动是完全可以市场化的情况下。也坚信着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最终会进入到纯电动的模式。如果对普及有怀疑的企业,他们愿意去做混合的。混合能打消顾虑。但是不能说混合是节能汽车,所以我们定义是新能源汽车。在这上面投资,众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集团划拨调集。通过这一年我们在政府补贴、我们的投资来看,现在我们是基本持平的。
搜狐汽车:在会上有专家提出,大家应该注重电池,而不是整车制造。众泰所使用的电池都是别人家的。我们有没有考虑要自己生产电池?
张浩:首先,众泰是一个以汽车生产为主的企业,不是电池生产企业。电池的事情应该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这是我们的想法。第二,在电池上面的投资目前为止,我们现在可能认为是比较大的一个投资。ATL、三菱等,都进入中国,他们已经有很好的产品了。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行业重复的投资、重复的做更多技术的研发和转变。
搜狐汽车: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战略联盟?
张浩:我们一直在考虑通过战略联盟、合作供应的模式跟企业达到共同发展的道路。现在来看,包括我们吴总讲的ATL、普来德这些公司,现在北汽在跟ATL合作。我们这条思路在11年以前就有了,但是他们比我们走的要早,实现得更快一点。我们也有这种思路,这种思路早就出现过,我们把我们整车的产品品质做好,由电池商来做,把电池的品质提升。在电机上,我们自己的管理系统匹配起来。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发挥的优势比我们单一的做要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