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10年的苦恋和等待,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田汽车”)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下称“戴姆勒”)的合资项目终于挂牌落地。
18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下称“合资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并召开合资公司首届董事会会议。该公司总投资额63.5亿元,注册资本56亿元,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双方的股比为50:50。公司董事长一职由戴姆勒股份公司管委会成员兼戴姆勒卡车和客车总裁任施乐(Andreas Renschler)担任,而福田汽车副总经理、欧曼总经理吴越俊则担纲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福田汽车新闻发言人赵景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未来合资公司将生产福田汽车现有的“福田欧曼”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许可的排放标准和动力分别达到欧V和490马力的OM457重卡发动机。在双方的合作中,福田汽车将保留“欧曼”中重卡产品专有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海外市场使用权和所有权;戴姆勒将提供技术和专家支持。
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福田欧曼中重卡品牌的业务发展,加速福田汽车的国际化进程。
“这标志着戴姆勒卡车全球增长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也丰富了戴姆勒卡车的在华业务:合资公司50%的股权将提升我们在中国卡车市场的地位。”任施乐表示,随着合资公司投入运营,戴姆勒卡车全球战略将进一步推进。
不过,也有人认为,福田要警惕戴姆勒“过河拆桥”。“表面上福田汽车占了很大的主动权,但实际上不见得能拿到多少东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合资协议看似对福田利好,但双方合作的背后存在隐忧。
“戴姆勒是否愿意拿出先进技术是最值得疑虑的问题,这也是其与福田汽车合资合作坎坷的原因之一。从合资公司的协议内容来看,福田汽车受益颇大,但这很有可能只是双方希望尽快通过政府审批的一种方式。实际上,福田汽车作出很多让步。”上述人士说道。
事实上,在2008年,福田汽车与戴姆勒发布的 《合作意向书》中曾明确表示,新合资公司将生产福田欧曼品牌重卡,并纳入奔驰全球商用车品牌体系。双方还将成立全球运营中心共同开拓新兴市场。并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合资公司成立两年后在俄罗斯建立合资企业,3~5年到东南亚等市场建立合资企业。
然而,在双方最后签订的《合资协议》中,虽然明确了合资公司将作为双方全球运营中心的地位,但对福田欧曼品牌纳入奔驰商用车营销体系,到海外建立合资企业的事情却并未提及。
“从协议内容来看,合资中方获得的技术支持的确十分有限,戴姆勒仅提供OM457 发动机,其余都要合资公司自行花巨资开发。”业界评论员宇辰认为,从原来协议中的“开发出适合合资公司全球有竞争力的中重卡新产品”调整为“开发用于中国市场销售的中卡和重卡产品”这一变化可见,在合资公司中,未来仍将以中国市场为主,而福田汽车在海外市场方面很可能无法获得戴姆勒的支持。
“如果福田汽车无法利用戴姆勒的全球品牌优势获得海外市场,同时也不能直接引进车型进行本地化生产销售,这意味着,在未来中国高端重卡市场日益成熟时,戴姆勒很可能过河拆桥。”宇辰指出,福田汽车不能过分依赖戴姆勒方面的支持,而是要利用戴姆勒提供的帮助,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