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促使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要走节能减排可持续性发展路线。一方面通过涡轮增压、燃油直喷等新技术帮助传统车型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另一方面,业内也刮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车风潮。但与国内主推的纯电动汽车因面临多项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普及相比,一直与纯电动车相争主辅的混合动力(以下简称:混动)节能车型,则呈现出健康、平稳的发展势头,未来或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汽车发展战略
“这就好比是两条腿,站在地上的那条腿是对传统车型改造,抬起来的那条腿则是研发新能源汽车。一个是为满足当前客观需求,另一个则是顺应时代发展。”新华网首席顾问李安定对新华汽车记者说。他指出,国内汽车业要想打好节能减排责任之战,首先要对传统车型进行技术革新,以满足当前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其次,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载体和桥梁,终将大有可为。据此,国内汽车工业将有望迎来“T时代”和“混动时代”并存的发展态势。
相比于“T”技术在国内的广泛普及,混动汽车对消费者而言,还算是一个稀罕物,但事实上,其在海外市场早已推广多年并渐渐得到认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日汽车发达国家混动汽车已广泛普及。以混动技术领先企业丰田汽车公司为例,自1997年第1代普锐斯上市,历经15年的探索,丰田混动车型全球累计销量已达360万辆,预计今年早些时候有望超400万辆。
而丰田混动领域拳头产品——普锐斯车型,更是缔造了销量奇迹。从诞生之初的曲高和寡并不被看好,到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万量,普锐斯不仅让质疑者大跌眼镜,还稳居世界混动车销量冠军宝座。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丰田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事实也已证明,技术成熟、产品可靠的混动车型,是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经之路。”丰田公司专务山科忠说。
在山科忠看来,市场已经证明混动技术是当今汽车工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最佳选择。“丰田将会把最先进的技术拿到中国进行研发、推广。丰田混动车型也将成为领跑市场的战略高点,从而推动中国混动时代的到来。”他说。
“当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新能源车已从试验研发转向实际应用。尽管电动汽车有着诸多优势,但其关键技术——电池和充电设施研发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发展成熟之前,我们要同时推广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其它新能源技术,以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他认为,虽然说汽车产业将进入混动时代还为时尚早,但以电动汽车为主导的多元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已然是大势所趋。
必经阶段还是可以跨越
自打发展新能源汽车构想问世之日起,围绕着是一步到位主打纯电动汽车,还是循序渐进,先以混动节能汽车过度,业内就一直争论不断。
虽然混动技术已日益成熟,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但自2006年首款混动车普锐斯在国内上市以来,中国混合动力市场一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在李安定看来,混合动力并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发展其它新能源技术的载体和桥梁。无论是外插充电式混动车,还是纯电动车,亦或是氢燃料电池车,都是现有的油电混动车技术基础上的扩展、延伸。例如,通过研发油电混动车所积累的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经验,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车的基础技术。
“政策的不明朗、用户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疑虑、车型品牌单一、企业缺乏推广热情以及过高的价格体系等问题都是造成混合动力车‘叫好不叫座’的因素。”国际商报汽车周刊主编何仑指出,由于当前混动车型生产成本偏高且没有购置补贴,中国用户购买时要比同等性能的传统汽车多付出数万元,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对此,从业者一方面呼吁国家能给与混动汽车相关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从自身而言,也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市场认可度。
自去年以来,丰田为迎合中国市场,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无论是丰田中国愿景的公布,或是丰田常熟研发中心的项目上马和雷克萨斯CT200h、第三代普锐斯混动车型的接连上市。其一直在向中国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混合动力将成为丰田的全球战略高点,丰田将全面引入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大力推动中国混合动力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在全球范围内看是多元化的,不同地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发展路线。”人民日报资深媒体人王政表示,对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纯电动车面临诸多困难,大规模普及、应用时机尚未到来之前,优先发展技术更为成熟、节能减排效果同样出色的混动汽车,或是不二选择。
开放技术或将推动市场
从混动汽车市场表现看,丰田目前优势明显。全球畅销的混动车型多为丰田的产品。近日登陆中国的第三代普锐斯,更在日本创下了连续20个月盘踞新车销售榜首的佳绩。
据悉,由于看好中国混动车市场前景,多家业内厂商已经谋事而动,除丰田先后推出的雷克萨斯LS600hL、GS450h、RX450h、CT200h、凯美瑞尊瑞、第3代普锐斯六款车型外,大众、通用等主流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了混动车型。
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混动技术流派,实际上也对在国内未能被划入新能源汽车范畴的混动概念起到推动功效。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尽管前景良好,但由于混动车型目前不享受节能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成本控制上,企业将受到一定制约。作为技术领先企业,丰田公司或许应采用技术开放的态度。因为如果只有丰田掌控技术制高点,其它车企难以企及,便不能形成大规模产业效应,不仅较难得到政策倾向,从根本而言,也不利于混动项目发展。
对此,李安定也指出,首先肯定丰田在混动领域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所获成绩,但由于混动技术门槛儿高,仅靠几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形成规模,客观上也就制约了自身发展。就中国市场当前客观条件而言,丰田如适当放弃专利门槛儿,在技术研发层面更加开放,充分实现国产化,利用中国偌大的市场,反过来推动混动车型发展,或将是未来丰田在中国混动战略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