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座椅说起。C50的前排座椅材质比较滑,并且缺乏侧向支撑,这对于弯道行驶,尤其是快速过弯不利。驾驶席6向调节配合4向调节的方向盘,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一点要比很多国产车强很多。踩离合着车挂一挡,发现离合器的力度不是很沉,姑娘们不必担心左腿会变得粗壮。值得称赞的是变速箱的入挡手感,清晰、劲道又润滑,很有质感。
初次驾驶,在起步的时候还是需要适应一下。离合器接合点高,并且不明确,油门响应也慢半拍,所以很容易熄火,这对于新手司机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在城市路况下行驶,驾驶者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电子油门响应滞后的问题,才能使这辆车行驶起来很平顺。
对于相对来说比较不错的北京道路质量,驾驶C50可以很明确地了解实时的路面状况。很显然,弹簧比较硬,过滤短波路面的能力还需要提高。而长波路面则有很好的韧性,表现的比较自信。如果是看中路感的消费者,C50的纵向行驶特性应该会博得很多人的喜欢。
弯道表现比较一般了,因为悬挂的侧向支撑不够强劲,防倾杆的力度也不高,这使得车辆在过弯时候的动作比较大,轮胎抓地力不足,车身有整体向外侧滑的趋势。在18米蛇形绕桩的时候,我们将这种趋势放大了,车身的负载反应很敏感,内侧重心有所提高。
实际上,C50的转向系统调校的很机敏,中低速下的车头指向非常明确,动作干净利落。但是,一旦悬挂产生比较明显的负载变化时,车头指向便被削弱了。110米紧急变线的测试中,前轮按照桩间线路行走,但是车身会慢半拍,测试员不得不增加转向角并提前回方向,来就着车身的力来穿桩。如果侧倾能得到很好的控制,C50的整体操控质感会有极大的提升。
动力方面我在前面也提到了,这台1.5升发动机使用的涡轮尺寸不大,因此并没有十分强劲的爆发力。实际工况下,动力总成表现的很平顺,动力的体感爆发点差不多在近3000转/分的时候开始。车身纵向加速感不猛烈,很均匀地随着发动机转速奔跑。变速箱齿比都偏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动力输出更偏向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线性特征。总的说来,C50的动力总成非常适合对动力输出要求不是极高的消费者,够用,油耗不高(我们测得的综合油耗为8.4升)。
C50的制动系统在正常状态下效率很高,我们在制动测试接近尾声的时候,刹车距离也保持在42米左右,甚至在冷车状态下就有39米的优异成绩。不过,在最后的热车状态下,刹车衰减很明显,脚感也丧失了许多。这与刹车系统的材质有很大关系。
在底盘和动力总成的调校方面,C50依然有空间提高。而这部车的售价并不贵,在售的三款车型厂家指导价分别为7.8万元、8.48万元和9.18万元。我们来看看C50的配置:全系标准配备16英寸铝合金轮圈,儿童座椅固定装置、碰撞自动解锁/智能车门防误锁功能以及大灯伴我回家等;中配车型则多了定速巡航、胎压监测、电动天窗和倒车雷达等;而最高配车型有DVD/GPS/倒车影像音响系统,除最低配车型,中配和高配车型还能选装侧气囊+侧气帘。
这些配置以原厂方式出现,可以说综合性价比就比较高了。对于想少花钱多办事的消费者来说,C50完全可以作为备选车型之一。
[上一页] [1] [2] |